义门镇是著名的“中国苔干之乡”、“药材胜地”,地处涡阳县西北部,西邻谯城区,国土面积86平方公里,镇区面积4.6平方公里。义门涡河大桥连通南北,桥南为4.6平方公里的市级食品、药品工业园区,桥北为2.3平方公里的商业贸易区。全镇辖16个村委会,人口8.9万人,其中城镇人口2.6万人,回民1.5万人。
义门历史悠久,人杰地灵,商贾云集,文化底蕴深厚,特色明显,古曾设“真源县衙”、庙宇林立,名胜众多,是兵家练战要地,1992年撤区并镇被批准为副县级建制镇,2006年被确定为安徽省新农村建设示范镇,现拥有两大省级龙头企业,六大市级龙头企业。全镇经济呈现出持续发展的良好势头。2011年,全镇实现生产总值7.6亿元的目标,全镇人均纯收入达到6078元,农业结构的调整步伐加快,亩均效益明显提高,周营、刘营等村建成了5000亩无公害绿色有机苔干基地;刘老、陶赵等村建成了1.2万亩连片中药材基地。全镇粮经比达2:8,复种指数300%以上。民营经济快速发展,依托资源、区位优势,充分发挥外地义门籍人士的作用,认真抓好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2011年,共引进资金1.5亿元,受到县委、县政府的表彰。工业园区建设成绩斐然,扩大园区规模达4.6平方公里。园区现有规模企业十六家,义门工业园区先后被命名为县级工业功能区。 2010年1月义门镇被安徽省旅游局评为“安徽省优秀旅游乡镇”。义门镇“十二五”发展形势良好
“十二五”期间是义门镇加快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重要时期,也是转变发展方式,全力打造“工业强镇”的关键时期。围绕今后五年的指导思想和奋斗目标,全镇经济社会发展必须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围绕“全省争先进,皖北创一流”的奋斗目标,结合该镇涡阳县次中心的定位,把义门打造成为皖北平原的现代化小城市。主要任务是:
(一)坚持发展为上,提升综合实力。 1、坚持工业立镇,加快园区建设。 2、紧抓招商引资项目建设不放松。 3、加快基地建设,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 4、加速小城镇建设进程。 5、大力推进土地置换和土地流转工作。6、加大对农田水利设施投入力度,提高农业的抗灾能力。(二)坚持民生为先,认真落实民生工程。必须把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最终目标,把又好又快发展与全面改善民生有机结合起来,从群众最关心的民生项目抓起,从群众最迫切的现实问题突破,不遗余力地帮“民富”、解“民忧”、促“民享”、保“民安”,切实让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三)坚持稳定为重,努力打造和谐义门。坚持“稳定压倒一切”思想,牢固树立稳定是第一责任的理念,坚持以平安建设为抓手,以维护人民利益为根本,以化解社会矛盾为主线,以夯实基层基础为重点,全力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四)坚持基本国策,切实做好计划生育工作。继续执行国家人口与计划生育政策,严格控制人口增长,加大计划生育政策宣传力度,大力开展计划生育优质服务活动,围绕基层基础管理、出生人口性别比、流动人口计生管理、社会抚养费征收等难题,扎实开展各项整治活动,坚持以人为本,强化动态管理。落实计划生育奖励等优惠政策,提高人口素质,切实转变群众生育观念。(五)深入开展集镇文明创建活动。严格按照市文明委关于深入开展集镇文明创建和农村“文明四创”活动的要求,在整治脏乱差,改善乡村环境上下功夫,深入开展“十星级文明户”“孝老爱亲户”和“好媳妇、好婆婆”评比活动,开展公民道德和法律“六进”活动,不断丰富创建活动内容,开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新局面。 (六)切实加强政府自身建设.面对新的形势、新的任务,本届政府及其工作人员必须始终把对人民负责作为政府工作的第一准则,让人民满意作为政府工作的第一追求,努力塑造负责任、敢担当、干实事、有作为的政府形象。
总之,义门镇的“十二五”发展蓝图已经绘就,发展目标催人奋进。该镇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镇广大干部群众的拼搏努力下,一定能完成“十二五”规划所确立的各项目标任务,义门镇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灿烂、辉煌。把义门建成皖西北大地上的一颗灿烂的明珠。 党政办
县政协主席到义门调研,镇党委书记孟凡臣介绍了发展情况(中)。
新闻推荐
本报讯 5月29日,涡阳县政协对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情况进行调研。县政协副主席蒋玲玲、副主席范吉用、副县长李雷、政协秘书长郁建国及部分政协委员参与此次调研。调研组一行先后到康欣牧业养羊...
涡阳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涡阳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