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芝圃撰文张全贵烈士纪念碑(1991年王玉金摄)
□张 峡
张全贵(1926—1945),江苏省睢宁县人,他家所在的村庄地处睢宁边缘,与邳县、铜山县相邻,交通闭塞,经济落后,日寇、伪兵、顽军、匪帮轮番盘踞,催粮派款,奸淫抢掠,逼得百姓走投无路。
1939年,我党领导下的一支地方抗日游击队经常到这一带活动,一有机会即向群众进行抗日宣传。13岁的张全贵,亲眼看见了日、伪、顽、匪的种种暴行,点燃了他仇恨的烈火,唤起了他报国的热情,毅然决然地参加游击队,奔赴抗日战场。
当了游击队员,张全贵十分高兴,做事有模有样。大家看他年龄小,衣食住行各方面都尽量照顾他,可他总是以自己也是一位战士,决不能比别人特殊来谢绝,加之他性格活泼,严守纪律,尊重同志,服从领导,大家都很喜欢他,夸奖他人小志气大。
皖南事变后,国民党顽军汤恩伯部向豫皖苏边抗日根据地发起进攻,新四军第四师于同年5月撤到津浦路东。
1942年,张全贵所在的抗日游击队上升编入新四军第四师,张全贵调九旅二十六团三营七连当通讯员。
在通讯工作中,张全贵机智勇敢,不畏难险,多次出色地完成了领导交给的任务,受到上级的表扬,并于1943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1944年8月,彭雪枫师长率四师一部西进津浦路西,很快收复了原豫皖苏边抗日根据地大部地区。而位于涡阳县曹市集北10余华里的曹圩子,系伪军十五师主力特务团驻地,却成了我军前进道路上的一块危险绊脚石。曹圩子有围壕两道,宽均为10米,水深2米,水下埋有鹿砦,四角有炮楼。
此据点距西北方日伪军青疃集据点和东南方日伪军袁店集据点均有10余华里,距东北方日伪军临涣集据点20余华里,是其他几个据点之间互相联络、彼此呼应的中间环节。曹圩子据点中的伪军依仗巢穴牢固,又有增援而有恃无恐,经常四处抢掠,残害百姓。同时,该据点也是四师收复涡阳、蒙城的一大障碍,拔掉曹圩子据点是我军的当务之急。
1945年2月5日,新四军第四师九旅二十六团首攻曹圩子。经过激烈的战斗,我军打开第一道围壕,但敌人仍凭借第二道围壕和炮楼上的火力顽强抵抗。
张全贵在战斗中冲锋在前,非常勇敢,当云梯搭上敌人第二道防线前沿时,他冒着弹雨第一个奋勇登攀,在即将踏上敌阵地时,不幸两腿中弹落入壕沟,被敌俘获。伪军特务团团长楼殿凤见张全贵年轻,企图用花言巧语诱其供出我军番号、兵力、布防情况。
张全贵忍着伤痛,愤然站起,手指楼殿凤怒骂道:“杀不尽的汉奸,你不要梦想哄骗我。我是中国人,决不会做出卖国家的事!”
楼殿凤恼怒异常,气得呼呼直喘粗气,挥起东洋刀,凶狠地削去了张全贵的耳朵。张全贵昂首怒目,眼也不眨,继续痛骂:“狗汉奸听着,我是中国共产党党员,今天你就是把我一刀两断,要想从我嘴里问出一点情况,比登天还难!”
丧心病狂的楼殿凤又恶狠狠地举起东洋刀,张全贵蔑视地望着他,冷笑着说:“好!来吧!千百万中国人民会向你们清算血债的!”
阴险的敌人看从张全贵口中绝无得到一丝情报的可能,即惨无人道地对他施用酷刑:挖眼、剥皮、掏心……张全贵傲然挺立在汉奸面前,壮烈牺牲于屠刀之下,表现出了一个中国人、一位共产党员不惧强暴、不可战胜的大无畏精神。
张全贵惨遭杀害的消息传来,新四军第四师九旅官兵无不饮泣痛哭、义愤填膺,无不对这位年仅19岁的战斗英雄钦敬赞叹、扼腕痛惜。5天后,我二十六团怀着满腔仇恨一举攻克曹圩子,歼敌600余人,为烈士复了仇。
战斗胜利后,为表彰烈士的功绩、颂扬烈士的精神,新四军第四师于涡阳县龙山之阳、苍松翠柏之中为张全贵烈士建造了纪念碑。政治部主任吴芝圃亲题碑文,对张全贵烈士进行了高度的赞扬。
新闻推荐
号牌号码所有人S30584,S3279,S33162,S3211,S32386,S3239,S31682,S3239,S31583涡阳县振通客运有限责任公司S31940,S3201,S33181,S3330,S33731,S3218,S33290,S33188涡阳县...
涡阳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涡阳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