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之楼挖起一根长约一米的莲藕说,还有比这个更大的
用高压水枪挖藕,为刘之楼夫妻俩省了不少力
优质莲藕不愁销
1月8日下午3时许,涡阳县曹市镇顺河村村民刘之楼骑着一辆电动三轮车,带着妻子来到村西头自己种植的莲藕塘挖藕。
没有大批量收藕的客商时,夫妻俩每天下午都会自己动手到藕塘池挖藕,第二天上午拿到集市去卖。虽然已是流转300亩藕田的合作社负责人,虽然他们的藕从不愁销量,但他们依然习惯每日劳作。
“瞧俺这藕,大不大?还有比这更大的!”53岁的刘之楼身穿橡胶防水服,站在浑浊的藕塘中,拿起刚刚挖出的足有一米长的莲藕,笑着对记者说。
刘之楼种出来的藕,品质好,产量高,这在当地众所周知。“我这一亩藕田,产量在7000多斤,产出的藕,大的一个有十几斤重,在市场上不愁销路。”刘之楼说。
1996年,刘之楼开始用自家的三亩藕田尝试种藕,那时村民们都不看好。2007年,他流转了村里的几亩地,却因不懂技术,施错了肥,结果血本无归。之后通过看书,向一位农技师朋友学习技术,才找对了方法。2010年,他流转100余亩土地,成立涡阳县群信莲藕种植专业合作社,如今已流转藕田300亩。
挖藕用上“高科技”
刘之楼的妻子蒋翠平走向藕塘深处,拿起一根长长的水管向远处的刘之楼喊:“开水闸!”顿时,水枪冲出一条水柱。蒋翠平将水枪伸进淤泥里,很轻松便拿出一个莲藕。
“这是高压水枪,依靠水的冲击力切割莲藕附近的土壤层,能帮我们轻松挖出莲藕,采挖效率特别高。”刘之楼打开水闸后,一边向藕塘深处走来,一边向记者介绍他的“高科技”。
刘之楼说,每年6月至次年5月,都有来自全国各地的客商来大批量买藕,每次有大客商来,他都会聘请来自湖北或淮南等地的专业挖藕工挖藕装车,挖藕、冲洗莲藕时,都会用上“高科技”。刘之楼还准备向现代农业发展,运用农业物联网技术。“以后坐在办公室就能看到莲藕的涨势了。”刘之楼说。
循环种植促增收
在刘之楼的一藕塘内,立着一个大大的喷绘标牌,标牌上写着“国家农业综合开发供销合作项目”。刘之楼说,这是他即将启动的项目。该项目计划扩建藕塘300亩,新挖机井3眼,配置配套喷灌设备10台,100马力拖拉机一台,莲藕挖掘机2台。项目建成后,将有100户农户加入合作社,每户每年可增收6000元。
该项目申请了国家扶持资金,并获得了批准。刘之楼说,此项目计划投资169万元,其中自筹资金只要85万元,其余全是国家和地方投资。“扶持资金本周就到位了。”刘之楼激动地说,他准备将一部分旧藕塘还原成农田,增加新藕塘。新塘产量更高,品质更好,还原的旧塘土壤更肥沃。今后,他会采用藕塘——麦地——藕塘的循环种植方式。说着,在整理刚刚挖出的莲藕时,刘之楼掰掉一个藕头。他说,他还有一个计划——申请省级示范园,并做莲藕深加工,将这些藕头、藕把变废为宝,制作成藕片、藕粉,带领村民在致富路上越走越宽广。记者 曾莹莹 /图 文
新闻推荐
本报讯 儿童节来临之际,涡阳县爱心者协会的近二十名志愿者来到涡阳县龙山镇薛长营幼儿园,与这里的儿童欢聚一堂,除了给小朋友带去了小礼物之外,还给小朋友和家长送去了...
涡阳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涡阳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