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述者:亳州外出打工者于海燕整理者:本报记者袁中锋“以前出门打工,从家到工作地需要步行、中巴车、人力三轮车、大巴车、火车、公交车等6种交通方式,而现在只需要1种交通方式。 ”2月17日农历大年初十,于海燕开着自己的私家车,从家乡亳州启程赶往福建厦门。于海燕说,这两年村里像他这样开车去打工的农民工特别多,尤其是年轻些的。
今年38岁的于海燕,家住亳州市涡阳县青町镇,自2000年起便在厦门打工,起初在码头做一名装卸工。回忆起当年的年后出门经历,于海燕说其首先要步行三里多路,赶到集镇坐开往县城的中巴车;中巴车停在县城外的一个小车站,其还需要坐人力三轮车赶到县城的一个大汽车站,然后再坐大巴车赶往阜阳火车站;乘火车赶到厦门后,再坐公交车赶到自己的租赁房屋。“那时候每次外出,袋子里都要装一床被褥,如果没有火车票就把袋子铺在地上,在候车室睡一宿后再等第二天的火车。”于海燕说。而当年火车的拥挤,更让于海燕记忆犹新,尤其是只买到站票时。为在车上寻求一个栖身之地,睡过道或座位下都是常事。“上车后,尽量少吃、少喝、少去厕所,去一趟再回来空位就没有了。”于海燕说。像这样的“囧途”,于海燕每年都要在春运期间来回经历两次。最让于海燕有深痛记忆的是2004年,他的一名儿时玩伴在节后外出打工时,因没有购买到火车票而选择了爬货运列车,不慎跌落去世。
在码头做装卸工几年后,于海燕考取了驾照,如今,他在一家公司做货运司机。去年,于海燕花10万多元买了一辆轿车。“买这辆车,一方面考虑平日生活需要,另一方面考虑每年回家过年坐车太麻烦了,来回要更换好多种交通方式。 ”于海燕说。他发现,今年春节村里八成以上的人家门口都停放着轿车或面包车。大年初十,于海燕再次启程。尽管知道春运高速路上时常拥堵,但于海燕觉得,与当年的春运“囧途”之苦相比,那真是“小巫见大巫”。
新闻推荐
全省检察机关全面履行监督职能去年发出民行再审检察建议218件
一份检察建议督促29.7万多元的罚没款及时缴纳;一件虚假诉讼中发现3名法官涉嫌枉法裁判与受贿;一起支持起诉向污染单位要求偿还700万元。 4月27日,全省检察机关“基层民行检察工作推进年”专项活动电...
涡阳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涡阳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