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耀祖(1896-1929)烈士墓
农民协会领导会员开展“抗租、抗捐、抗税、抗差、抗粮、抗债”的农民斗争
利辛县马店镇(1992年更名为马店孜镇)旧称延陵集,是春秋时期吴国大臣季札的封地。季札是吴王寿梦的四儿子,与孔子齐名,有 “南季北孔”之称。民国《涡阳县志》将延陵集称为“吴季札故封”,今天的马店孜镇仍然保留有延陵古街。
时间追溯到上世纪二三十年代,那时军阀混战,民不聊生,和阜阳城接近的马店镇成为农民暴动,共产党组织活跃的区域,诞生了一批利辛县早期的共产党员,张耀祖就是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一位。他是利辛第一批共产党员,也是利辛第一个党组织——中共马店支部的创始人,同时也是利辛最早牺牲的共产党员。
张耀祖,1896年出生于利辛县马店镇。由于祖辈勤劳能干,张耀祖出生时家庭殷实,衣食无忧。读书做官是中国封建社会人们的永恒追求,张耀祖的父亲也不例外,在张耀祖年幼的时候就送他去私塾读书学习。但事与愿违,张耀祖长得身材魁梧,爱玩好动,不能安心读书。私塾先生虽然经常训诫,但他没有什么改进,而且性格爽朗,爱行侠仗义,抱打不平。父亲对他非常失望,认为他不是读书的料,就让他辍学在家,帮忙打理家务。
张耀祖进入成年后,逐渐理解了父亲的良苦用心,也懂得了人世沧桑,为养家糊口,他辗转来到驻蚌埠某军队,当了一名水兵。在此期间,他目睹了旧军队的腐败堕落。那时军阀混战,鱼肉人民,士兵无权无势无钱,常受上司的驱使、辱骂和殴打,他自己因多次受辱内心感到无比愤慨。恰好“五四”运动爆发,马克思主义迅速传播到皖北大地,张耀祖受进步思想影响,毅然脱离旧军队,返回家乡。
20年代中期,受到军阀混战的影响,阜阳地区屡遭兵劫,民不聊生。张耀祖对时政深为伤感,对百姓更为怜悯,但尽管扼腕叹息,终究报国无门。为维持生计,他在马店集开了家烟丝店,因为要打点生意,他经常往返于蚌埠和阜阳之间。这段时期,他广泛了解时局动向,接触了进步思想,认识了大批进步人士。
1926年冬,张耀祖到阜阳购买烟丝期间,结识了当时中共阜阳支部负责人吕浩汝,两人相见恨晚,谈时局,聊理想,有着说不完的话,从那之后两人交往更加密切。他从吕浩汝那里了解到革命的深刻含义,又从共产党人的言行中认识到中国共产党这个中坚组织的崇高和伟大。青年人火一般的激情被激发起来,他自觉地投入到革命的洪流中。1927年初,经吕浩汝等人介绍,张耀祖在阜阳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入党后的张耀祖,心里明亮了,浑身有使不完的劲,一心扑在党的工作上。他那直爽的性格使他处理问题英勇果断。根据党的指示,他在家乡大力发展农民运动,向农民宣传为什么受压迫,为什么吃不饱、穿不暖?为什么地主打官司能赢,百姓的官司都输?他以浅显易懂的道理启发农民的觉悟。
从1927年初到1928年4月,马店镇周围的胡集、王市、高集、李集、孙庙等地的千余名农民被张耀祖组织起来了。马店农民协会给当地农民带来了力量和勇气,农协会员在主席张耀祖的领导下,说话硬了,办事灵了,也敢同地主和土豪劣绅理直气壮地打官司了。
随着农民运动的不断发展和深入,根据组织的指示,一场“抗租、抗捐、抗税、抗差、抗粮、抗债”的农民斗争在马店一带普遍展开,给广大农民以很大的鼓舞和影响。
张耀祖在革命活动中,深深感到没有文化的痛苦,他力主穷人的孩子要学文化。没有校舍、桌椅、课本和办学经费,他就率领农协会员将马店周围庙宇里的神像扒掉做校舍,又将烟丝店的资金抽出来购买桌椅和课本。为使穷人的孩子不再受封建思想毒化,他特意邀请进步知识分子李霞年等人当教师。昔日荒凉破败的小庙,经农协会员们的清理打扫显得整洁明快,孩子们朗朗的读书声给张耀祖带来无比的喜悦和欢乐。
马店农民协会办起小学后,又利用这个场所向积极分子传授文化知识和进步思想,还多次在这里召开党小组、党支部会,有的农协骨干还在这里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大革命失败后,随着形势的发展,马店镇党小组上升为中共马店支部,张耀祖任支部书记,由中共插花区委领导。1927年8月7日,中共中央在湖北省汉口秘密召开著名的“八七”会议,正式确定了实行土地革命和武装起义的方针,并把领导农民进行秋收起义作为当前党的最主要任务。
1928年2月,中共皖北特委将从国民党高桂滋(十九军)和杨虎城(十军)部撤出的中共党员派到农村,同中共阜阳县委一道在阜阳行流集、插花集组织农民协会和农民赤卫队,为执行“皖北土地革命大暴动”计划做准备。
根据上级党组织的布置和要求,张耀祖将农民的经济斗争逐渐转为政治斗争。当中共皖北特委决定在阜阳举行武装起义时,张耀祖很快将马店农民协会的千余名会员组织起来,并在乡间举行数次农民游行和张贴“打倒土豪劣绅”“打倒新军阀蒋介石”等标语。乡间的土豪劣绅看到日益壮大起来的农协会,吓得闻风而逃,奔走他乡。
3月8日,中共皖北特委派马子敬向中共安徽省临委汇报皖北暴动计划。由于驻扎在阜阳城的国民党十九军大部北去山东,留在阜阳仅两个团兵力,因此决定首先发动高桂滋教导团士兵起义,在农民赤卫队的配合下占领阜阳城,亳县、蒙城、太和、颍上、霍邱各县一齐响应,建立苏维埃政权,创建皖北革命根据地。根据起义总指挥的安排,赵耀祖领导的农民赤卫队作为外围支援部队与城内起义军里应外合,两面夹击。
4月9日凌晨,阜阳城响起了起义者的枪声,早已准备好的农民赤卫队队员群情激奋,个个手持刀枪棍棒和农具等,在插花集北的四寺一带集中待命,策应起义。但由于天降大雨,城内的联络信号未能发出,加上道路泥泞,农民赤卫队未能按时到达预定地点,4月12日起义失败。
随着阜阳“四九”起义的失败,皖北革命形势处于白色恐怖之中,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遭到屠杀。而张耀祖领导的农协会仍然秘密活跃在马店周围,威震乡里。一些外逃的土豪劣绅趁“四九”起义失败,革命处于低潮之机,又返回老巢。他们视农协会为眼中钉、肉中刺,恨不得将农协主席张耀祖千刀万剐。地主叶希圣多次恶狠狠地扬言要与张耀祖比个高低。1928年秋,心怀鬼胎的叶希圣阴险地派其心腹打进农协会,掌握农协会的活动规律,将张耀祖和农协会的情况向国民党地方联防队报告。
1929年4月,初春乍寒,国民党插花镇联防队接到叶希圣送来的农协会活动的情报,遂夜袭马店农民协会。这天夜晚,细雨霏霏,阴风怒号,联防队头子董介奎、李显宗带队包围了张耀祖的住处。奔波一天的张耀祖刚躺下休息忽听到室外狗叫,匆忙穿上衣服,叫醒妻子,让其躲在床下。张耀祖拔出驳壳枪躲在门后。敌人开始喊门,张耀祖又听到敌人上房子的声音,感到突围无望,就从门缝里朝敌人开枪,敌人亦朝屋里射击。一阵枪响后,敌破门而入,张又趁机开枪射击,毙敌数人。同时,敌数枪击中张耀祖。张耀祖负伤倒地,仍骂声不绝,敌人向张耀祖开了几枪。就这样,曾使当地土豪劣绅胆寒的马店农民协会主席张耀祖惨遭杀害。
西淝河畔祭英魂,烈士精神驻心间。年仅33岁的张耀祖被敌人凶残地杀害了。但敌人只能夺去他的肉体,夺不了他那崇高的革命精神。张耀祖是在中国共产党影响和教育下成长的无产阶级革命战士。他那种为正义和真理斗争的精神,激励着我们为实现祖国的伟大复兴奋勇前进!
新闻推荐
本报讯 涡阳县计划生育家庭特别扶助民生工程项目,自1月份启动以来,通过本人申报、村级评议、镇级审核、县级复核确认、政府网站公示等程序,目前已打卡发放,提前全面完...
涡阳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涡阳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