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成都 今日新都 今日温江 今日双流 今日郫都 今日简阳 今日彭州 今日邛崃 今日崇州 今日金堂 今日大邑 今日蒲江 今日新津 今日都江堰
地方网 > 四川 > 成都市 > 今日都江堰 > 正文

金光村:机械+科技 走出水稻产业的现代化之路 “家门口的获得感·探访眉山特色产业村”系列报道⑤

来源:眉山日报 2019-11-27 07:08   https://www.yybnet.net/

金光村使用机械化设备插秧。(资料图片)在“好味稻”水稻专业合作社粳米加工厂,工人正在忙碌。

本报记者 刘娟 文/图

11月25日,在成都市一粮油店,成都市民贾文君选好一袋标有“好味稻”商标的谷子后,老板就用小型打米机给他现场打米。几分钟后,打米机成功打出5公斤新米。贾文君告诉记者,过去,他经常买“好味稻”的成品大米,煮出来的饭绵软醇香,很入口。后来,粮油店有“好味稻”谷子后,他就经常买谷子现场打米。“这样的米,更好吃。”贾文君笑着说。

在成都市区、都江堰市区等地,很多人都像贾文君一样,喜欢购买眉山市东坡区出产的大米。

作为全国粮食生产大县,近年来,该区不断做响东坡水稻品牌,特别是以悦兴镇金光村为代表的村,今年水稻种植面积达到3131亩。经过多年发展,该村的水稻种植形成了种——产——烘整套环节,机械+科技成为该村水稻种植的特色。

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

昨(26)日,走进金光村“好味稻”水稻专业合作社粳米加工厂,一台台剥谷机正在加紧运转。工人对剥出的大米进行打包、上车,随后,这些大米被运往各地。

“好味稻”水稻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李相德说,这些大米大都产于金光村。在该村,不仅他自己是水稻种植大户,还有很多当地农民变成农业业主,在村里流转土地栽种水稻。

李相德既是金光村水稻产业发展的参与者,也是见证者。他说,金光村水稻产业从人工栽种、肩挑背磨,到依托科技和新型农业机械进行规模种植,变化非常大。“现在村里的土地流转率已达到100%。大春时节,成片的水稻看上去格外漂亮,有‘稻花香里说丰年’的味道。”

多年前,金光村的水稻种植还很传统,不仅机械化程度低,而且经营理念落后,发展遇到了很多困难。后来,该村进行科学化种植。从插秧到收割,都实现了机械化操作。不仅如此,合作社的种植户们还提出,要把会种田的人培养成党员、把党员培养成会种田的人、把会种田的党员培养成合作社的骨干。很快,他们就探索出了“五个统一”经营模式,即统一农技、统一农资、统一农机、统一标准、统一销售,使得水稻产业发展越来越好。

目前,“好味稻”水稻专业合作社已拥有大型农机160余台(套),烘干机和插秧机数量均居西南三省之首。其中,6行乘坐式插秧机52台,每天可插秧上千亩;15吨粮食烘干机60台,每天可完成1300吨约2000亩黄谷的烘干量。合作社还购置了植保无人机20台,全面满足农业应用中稳定飞行、精准喷洒、远程实时监控的需求。每天作业面积可超过2200亩,真正让水稻种植实现了科技化、机械化、现代化。

同台竞技 提高水稻种植技术

种植现代化的同时,金光村水稻更加注重在保量提质上发力。为看出水平和差距,种植户们积极参加水稻“一优两高”(即优质,高产量、高效益)生产竞赛活动。

“只有比较,我们才能看到差距和不足,才能更好地提高种植技术。”种植户罗建敏说。

为提高水稻种植质量,去年11月,由岷江现代农业示范园区主办的2018年水稻“一优两高”生产竞赛活动在金光村举行。活动通过竞赛搭建技术交流学习、产业发展指导和产销一体对接的综合性平台,充分发挥政府、行业、企业、高校的资源和技术优势,做强东坡区水稻产业,打响全区优质稻米品牌,在深入推进产教融合,提质增产的基础上,共同努力探索“企业+基地”的产销合作模式,实现优质优价,达到业主经营得利、产业持续提升、农民收入增加,实现优质、高产、高效。

现场,9个专业评审和20个大众评审观察大米品质、品尝新鲜米饭,进行打分,最终评出了一、二、三等奖和优秀奖。获奖者李俊清欣喜地表示,这样的竞赛活动让如他一样的种粮大户不断提高优质水稻的种植技术,很有意义。

产业背后 收获最多是群众笑脸

在金光村,村民们的土地都流转给业主栽种水稻、蔬菜了。流转率100%背后,最有获得感的是当地群众。金光村7组村民詹美群就是其中一位。

11月19日,记者见到詹美群时,她正在为业主搭建蘑菇种植大棚。“我们这儿大春种水稻,小春种蔬菜,一年四季都有活路。”詹美群说,她今年57岁,前些年,把家里的6亩土地流转了出去,每年土地租金有五千多元,平时又在业主地里打工,每天务工收入100元至120元。“我们这个年纪,出去打工也不好找工作,在家门口打工,既方便又能照顾家里,一举多得,非常好。”詹美群坦言,过去,她家的6亩土地十分零散,自己的种植方式也是粗放式,肩挑背磨、耗时耗力。“现在土地流转出去,业主都是规模化、机械化种植,我们也省时省力,还比以前的收入高。”

同詹美群一样在田里打工的还有该村的多名群众,他们的年龄大都在60岁至75岁之间。谈及该村产业发展给他们生活带来的变化时,75岁的邹大爷笑声爽朗:“你看大家的笑脸嘛,个个笑嘻嘻的,能不好?”

新闻推荐

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举行第十四次会议

本报讯(记者刘佳)11月26日上午,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十四次会议举行第一次全体会议。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黄新初主持会议。,省...

都江堰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都江堰市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评论:(金光村:机械+科技 走出水稻产业的现代化之路 “家门口的获得感·探访眉山特色产业村”系列报道⑤)
频道推荐
  • 渠县作家李明春作品《川乡传》 外文版权输出7国
  • 九思:五十岁出道的诗人
  • 达州银行南充支行被评为 南充市“2021年度普惠金融工作先进单位”
  • 集优势,补短板,提升全程机械化率 大竹:向国家级种业大县迈进
  • 达州:优化营商“软环境” 铸造发展“硬实力”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