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商报记者 董馨摄影报道
核心提示
青白江区近年来立足资源、挖掘特色、统筹集成、综合示范、连片开发,创新打造都市现代农业“一线一品”。同时通过“一主三支”示范线,集群连片打造集生产性、生活性、生态性于一体的新型农业,最终促进农民增收。
昨日上午,青白江区城厢镇的贵和高科农业生态休闲观光园区里,一个个智能温室大棚在冬日艳阳下熠熠闪光。虽然不是周末,但农庄里却颇为热闹。新鲜的冬季草莓,把成都市区,甚至广汉、德阳的客人都吸引来了。一到中午,餐厅里更是高朋满座,大家一边品尝乡村美味一边谈笑风生。看着服务员忙碌地迎来送往,老板蒋大根心里美滋滋的。
其实,蒋大根能开上这么一个生态农庄,正因为他赶上了青白江区积极发展以“三产联动”为特征的都市现代农业这个好时候……
典型案例1:贵和休闲观光园区
农业+旅游
好吃好耍让游客慕名光顾
昨日,成都商报记者走入了贵和高科农业生态休闲观光园区。一个连一个的钢架大棚,形成一道道美丽的风景。棚子里面,一波波游客蹲着,小心翼翼地摘下一颗颗鲜红欲滴的草莓。
“我们是从广汉来的。”王大姐在广汉开了一家火锅店,从朋友口中听说了这个观光园区,一直想带着家里的老人来玩玩。“今天天气好,就出来了。看,我摘了这么多,改天把上中学的女儿带着一起来。”说着,她乐呵呵地抖抖手中的篮子。蔬菜大棚旁边,还有个加工厂房。从大棚内摘下的草莓直接送到这里做成了草莓酒,游客还可以现场观看整个制作过程。
蒋大根说,自己就是当地土生土长的人。出去打工赚了钱,就想回乡干点啥。“我们最熟悉的,就是农业了。可过去,种玉米、水稻,挣不了多少钱。”后来,种上了经济价值高的草莓,还把乡村旅游也搞起来,让他摸到了点门道。
除了获得认证的有机草莓,园区内还种了大量的西红柿、黄瓜、苦瓜、茄子、辣椒……“每个季节都有20余种蔬菜。游客们在园区餐厅吃的饭菜,都是园区生产的蔬菜、肉类。”蒋大根说,前不久市区来了个年货赶场团,一下子来了几百名游客,草莓都要“供不应求”了。
典型案例2:田源山珍菌业合作社
农业+专业
质升量升让农民增收一成多
位于城厢镇的成都田源山珍菌业专业合作社,是省市级农民示范专业合作社。从成立之初的14户,发展到现在合作社成员344户,其中包含342户农户,除了青白江区外,金堂县也有100余户农户参加合作社。这个示范基地,主要种植灵芝、茶树菇、姬菇、香菇等十多个优质品种。
“我们要种就种价值高、效益好的品种。”合作社理事长胡英席说。通过引进新品种和新技术,合作社种植的食用菌产量提高了15%-30%;由于食用菌质量提高,销售价格也提高20%。这样一来,合作社的收入增加15.6%,达到898.32万元,辐射带动城厢镇及周边的800户农户,辐射食用菌种植面积3000亩,带动当地农民增收380万元。
青白江区:
打造“一主三支”示范线 让“一线一品”更有特色
贵和高科农业生态休闲观光园区、田源山珍菌业专业合作社只是青白江区发展都市现代农业的一个“缩影”。近年来,青白江区立足资源、挖掘特色、统筹集成、综合示范、连片开发,创新打造都市现代农业“一线一品”。
“一线一品”的核心就是错位、差异、特色。因此,该区按照“以工促农、以贸带农、以旅助农”的思路,通过延伸产业链条、功能多元拓展,打造“线线有定位,条条有特色”的“一主三支”示范线,即依托该区的物流优势,做大做强特色菌蔬产业,打造“成(青)金快速路—唐巴路示范线”主线;做强休闲观光业,打造“清泉大道示范线”支线、坚持以花为媒,做优生态旅游业,打造“凤凰大道示范线”支线;凸显农业本底,做实精品种养业,打造“大石路示范线”支线。通过这“一主三支”示范线,集群连片打造集生产性、生活性、生态性于一体的新型农业,最终促进农民增收。
新闻推荐
金色花海 助推金堂乡村旅游 2014中国·成都(金堂)国际油菜花节,快来感受花儿一样的幸福
成都商报讯(记者袁勇)“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古诗中抒写的田园诗意就蕴藏在2014中国·成都(金堂)国际油菜花节的这片片金色花海里。周末阳光灿烂,金堂三溪...
金堂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金堂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