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金堂县赵镇医保局职工郑升贵的家中,他正用左手托着一位老人的脖子,右手用毛巾擦拭着老人的脸庞,动作迅速又娴熟。这位老人是郑升贵65岁的岳母刘婆婆,她患上了俗称为“渐冻人”的病已经三年了。在1000多个日夜里,郑升贵每天晚上都要起来照顾岳母五六次。同样的,在岳父因重病缠身卧床不起的8年里,也是郑升贵无微不至地照顾直到岳父去世。郑升贵用行动谱写出一曲孝亲敬老之歌,感动了许多人。
尽孝病床前
他与岳母交流已不需语言
握着轮椅上岳母的手,郑升贵告诉记者:“一开始是手不能抬起来,后来全身都乏力,说话也含糊不清,有时候还呼吸困难。”2012年,郑升贵的岳母被诊断为“运动神经元病”,也就是俗称的“渐冻人”。因为长期照顾岳母,郑升贵通过她的眼神就能明白她的意思。“妈,马上要中午了,我们今天给你做了鱼汤,你觉得好不好?”郑升贵对着岳母说,轮椅上的岳母眨了眨眼睛。
“她现在说不了话,所有的交流都只能靠猜。每到一个时间点,我就会问她是不是需要什么,我说对了,她就眨一眨眼睛。”郑升贵说,岳母健康的时候,是非常通情达理的人,平时对自己也很照顾,即使现在也是这样。“因为最近降温,我不小心感冒了,一直在咳嗽。前几天,看到她对着我嘴巴艰难地动着,就问了半天,最后发现她是在跟我说‘药\’,意思是让我吃药。说实话,当时觉得特别感动。”郑升贵告诉记者。
因为岳母到了后期已经出现了吞咽困难,吞半流质食物甚至咽口水都会呛,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郑升贵与妻子奔走于成都各大医院,为岳母做了“经皮胃造瘘”手术,就是从腹部打孔插管,解决岳母的饮食问题。从那以后,郑升贵每天早上6点就起床,将岳母的早饭准备好,打成流质食物喂她,然后再送女儿上学。
岳母曾经心灰意冷,为了不拖累儿女,想到自尽。郑升贵便想方设法地逗她开心,平时没事就陪她说话。“正好那个时候,我的妻子又怀孕了,我很开心地告诉了她,岳母的心情明显好转了许多。”郑升贵说,现在,是照顾岳母最艰难的日子。之前还能用轮椅推她出去散步,现在却不能了。由于肌肉萎缩,岳母脖子无法支撑头的重量,哪怕一个小小的颠簸,头就像自由落体一样耷拉下来。近3个月来,郑升贵晚上没有睡过一个完整的觉,每天晚上起夜从3、4次增加到5、6次。
接过爱的大旗
言传身教说“孝心”
“岳母每小时就得解一次小便,而且她时常睡不踏实,一床薄薄的被单似乎成了千斤巨石,压在她身上喘不过气来,戴上呼吸机也常常发生呼吸困难,要起来坐半个小时。”郑升贵说,岳母活得很辛苦,而他心里更难受,眼睁睁看着岳母难受而又无药可医。“岳母患病前精心照料岳父也很辛苦,可她坚持把家里打理得井井有条,我很受教育和感动。”回忆起岳父,郑升贵告诉记者,2005年,岳父被诊断为“慢性肾功能不全”,由于年龄大,又患糖尿病、高血压,医生不建议做换肾手术,只好做血液透析维持,生活逐渐无法自理。因为担心岳父每天闷在家里会心情不好,郑升贵就每天背着岳父上下楼。
在岳父最后的日子里,郑升贵一下班就到医院守候,承担起晚上陪伴这个最辛苦的任务,每两小时起来为他翻身,清理大便,擦洗身体。“当时脑子里没有累不累这个概念,就觉得亲人卧病在床,当儿女的理应守在床头。最后爸爸还是走了,但没想到,我们刚刚从悲痛中走出来,岳母就病倒了。”郑升贵说道:“我只有接过母亲爱的大旗,坚持不放弃,尽心竭力照顾好她,让她过好每一天。”
因为郑升贵的表现,妻子和女儿都受到了鼓舞。在他的言传身教下,今年刚上二年级的女儿格外乖巧懂事,常常陪外婆说话,给外婆唱歌。妻子易晓煊感叹道:“即使这么累,他从来不叫苦。这么多年,他一直都坚持‘两点一线\’,除了单位就是家里,没有一天完全休息过,主动承担了许多责任,做的远远超出了我的预期,很感谢他。”
在郑升贵眼里,敬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百善孝为先,孝道是中国人的血脉。“我们每个人都会有老的那一天,我要以实际行动践行孝道,言传身教地影响下一代,让大爱世世代代延续下去。”郑升贵说道。
本报记者 王虹 摄影 杨永赤
新闻推荐
营造氛围 群众在潜移默化中学法金堂县依法治县与培育践行核心价值观工作协调发展
将依法治县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工作融合推进、协调发展,这是今年金堂县依法治县工作的特色亮点之一。尊老扶幼法律援助、兼有法治文化与核心价值观融入的主题公园、微电影普法、学“好...
金堂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金堂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