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自编了本阅读教材,《20个经典和一篇习作》。经典从古印度的佛教故事到鲁迅、福克纳……这且按下不表。习作的作者,是我教过的女学生,来自川南小县城,80后,淡泊、安静,当时正念大三,习作在《红岩》2006年6期发表,一字未删。这样的女生,可谓才女。
上周上课,我跟学生们分享了这篇习作。题为《文纯良说书》,是个万余字的小说,虚构了一个故乡小城在民初的故事,有个家道败落的书生叫文纯良,中学教书,挣点小钱,病怏怏的,却口才极佳。仙鹤酒楼的老板请了他去酒楼说书,一时轰动全城,他说书的内容,走阳春白雪一路,却又通俗易懂,相当于……
“相当于易中天!”下边有学生插话,一片笑声。我说对,算小城版的教授在说书,四乡八镇的人都跑来听,顾客盈门,酒楼也兴旺发达。不少女人看上他,他却很冷淡,是个孤傲的人。后来,老板牵线,把采莲捕虾的渔家女说给他做太太,两口儿和睦恩爱。马连长带一队大兵进驻县城,边开玩笑边射杀了县太爷,人人谈马而色变。但马连长却迷上文纯良说书,听《白蛇传》痛哭流涕,掏出枪来要毙法海。当然,法海没事,酒楼老板却在讨债时中了他三枪,死了。文纯良重重地病倒,自知不起,让太太请来马连长,用积攒的最后一口气,关门给他说了半天书,乱了他的心神。马连长神魂颠倒摸回去,竟开枪自杀了。文纯良替老友报了仇,闭了眼。他太太烧家宅,火葬了丈夫,漂泊而去。文纯良的故事,又成了其他说书人嘴里的传奇。
学生们称赞学姐的故事写得好,但更关心两件事:她是怎么读书的?她如今在干啥?已是成绩颇丰的作家吧?
我说,她并不博览群书,也不高谈阔论,喜欢的作家只有三五个,萧红、沈从文、汪曾祺……但反复读,反复琢磨,从一篇小说中得到的,就比别人多几倍、几十倍。我看到许多闷头读书的好学生,后来成了书呆子、迂夫子。其实,就以每周有效阅读一本书计算,四年大学、三年研究生下来,也就350本,实在是书海之一粟。把千本书通读一遍,不如把20个经典反复阅读20遍。
至于这位学姐如今在干啥?她回了故乡的小县城,再没写过一篇小说了。她是我教过的学生中,写小说最有才气的一个,也是最淡泊的一个。我赞赏淡泊,淡泊可以弱化功利心,却还该留点进取心。每次她来成都看望我,我都会鼓励她写吧写吧。她的回答是微笑,点头,就是不动笔。写作,实在是太辛苦了。后来,我这样想,有天赋,不等于有动力。有煤矿,不等于能自燃。所以,我们常见到些天赋颇高的人,过着悠闲、懒散、无所作为的日子。他们不能自燃,只能靠别人来点燃,老师、同学、朋友、家人……如果这个条件不存在,他就沉入了宁静而不致远的常态。那,什么能成为自燃的一星火苗呢?是梦想。何大草
新闻推荐
“要是我流泪,它会立刻伸出舌头舔掉眼泪,然后仰头紧张地盯着我的眼睛。让我觉得,它是担心我再掉眼泪下来。”——狼,一直被人类视为凶狠、残暴的动物。直到20世纪末期以前,狼在全球仍遭到人类大量捕杀...
成都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成都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