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文强
今年的“金九银十”恐怕让很多业界商家都很失望,目前“银十”已经过半,但成都楼市成交依然很平稳。统计显示,10月15-21日,成都主城区房屋成交均价为8564元/平方米,环比上升0.31%,没有出现量价齐升的局面。
供应升温 16个项目预售
数据显示,10月15-21日,成都主城区供应共16个预售证,其中9个为住宅项目预售证,较之前增加6个。主城区商品住宅供应未剔除部分底商,供应面积为25.14万平方米,供应面积环比上升161.33%。
四川中原地产认为,目前一手房供应继续升温,供应大幅放量,但仍处于正常范围内。主要原因是秋季房交会前期开发商集中推盘后,市场以消耗存量为主。而随着秋季房交会的结束,个别项目或出现房源紧缺状态,故加大供应量来补充消耗的存量。供应大多以加推楼盘为主,新项目较少。预计近期内供应量波动较大,但随着“金九银十”传统旺季进入尾声,一手住宅供应将回归平稳。
成交下跌 均价微涨0.31%
数据显示,10月15-21日,成都主城区商品房共成交1825套,成交面积约为18万平方米,成交套数环比下跌 8.48%,成交面积环比下跌11.46%。其中,除青羊区外,其他行政区都略有下降。高新区仍然为榜首,共成交579套,环比下跌3.0%;青羊区成交321套,环比上涨2.6%;成华区与金牛区下降幅度相当,分别下滑23.4%和23.9%。而成都主城区商品房目前成交均价为8564元/平方米,环比上升0.31%。
四川中原地产认为,目前成都商品房成交虽然小幅下滑,但整体仍处于平稳趋势。“银十”已悄然过半,没有出现量价齐升的局面,主要原因是一方面,9月份开始开发商纷纷收回优惠,而各大银行也开始调整贷款利率;另一方面,前一阶段成交已消耗部分购房者,所以未出现热销局面;第三是购房者开始愈发理性,出手较为谨慎。预计后期随着旺季收尾,一手房成交量仍然保持这种平稳态势。
1234套 二手房成交小幅上扬
数据显示,10月15-21日,成都主城区二手房共成交1234套,成交面积接近11万平方米,成交套数环比上涨 28.27%,成交面积环比上涨32.67%;日均二手房成交量为176套,环比之前上涨28.46%。其中,各行政区二手房成交量持续回升,较之前都有不同程度的增长,尤其以武侯区涨幅最大,成交276套,环比上涨56.8%。后期各行政区成交仍将持续上升,预计后市将与节前持平。
四川中原地产认为,二手房成交量持续回升,回升态势转缓,但仍有上升可能。经过时间的推移,新税收政策逐渐被市场接受,那些因政策因素放缓的购房者或陆续入市,择机出手。预计后市将有平稳微涨的态势,整体保持平稳,小幅变动。
记者观察
小户型多功能房热销拉升房价
自2011年 “限购令”颁布以来,楼市成交进入下行通道,投资及改善性需求锐减,形成“刚需”独撑的局面。众所周知,“刚需”客群的购房关注因素主要在于价格、交通和地段。作为工作年限较短、经济实力较弱的年轻族群,相较于其他方面,对价格的敏感度最高,居住品质等要求相对较弱。
从2011年下半年开始,成都多个项目陆续开打价格战,以期用低价吸引购房者进场,但若以成都市场上传统的70-90平方米左右套二产品来看,即使房价下调10%,总价依旧较高,而10%对于开发商而言,已属较大降幅,但从效果而言,拉动销售作用不大。
在这样的背景下,有开发商另辟蹊径,主打“控面积、控总价”的小户功能型产品,比如国嘉置地旗下项目光华逸家、蓝光地产的COCO系列和保利香槟光华,这些项目的销售均不错。
从产品价格上来看,此类产品总价较低,对于经济实力有限的“刚需”,尤其是首次置业的客户来说,确实是一个较好的选择。从产品设计上来看,尽管该类产品较多地压缩了客厅与餐厅的面积空间,将景观阳台改造为独立而封闭的空间,用作儿童房或书房。该类产品适合过渡性居住及首置客户,对部分投资客也有一定的价值。“正因为这类产品销量的增加,直接拉动了商品房成交均价的微涨。”坊间一专业人士说。
新闻推荐
本报讯(胡芳梅记者张良娟)10月24日,台湾著名作家、画家刘墉携其新作《人生百忌2》在成都西南书城签售,并与现场读者交流处世沟通、子女教育、大龄剩女等时下热点问题。据刘墉介绍,自己的新作《人生百...
成都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成都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