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新闻 新都新闻 温江新闻 双流新闻 郫都新闻 简阳新闻 都江堰新闻 彭州新闻 邛崃新闻 崇州新闻 金堂新闻 大邑新闻 蒲江新闻 新津新闻
地方网 > 四川 > 成都市 > 成都新闻 > 正文

黄泽君文王剑平摄歌舞快板音乐合奏成都市第一社会

来源:四川日报 2012-10-22 17:38   https://www.yybnet.net/

□黄泽君/文 王剑平/摄

歌舞、快板、音乐合奏……10月17日,成都市第一社会福利院里热闹非凡,第四届晚晴艺术节“喜迎十八大 欢度重阳节”文艺汇演在此举行,同时也拉开了成都市重阳节敬老系列活动的序幕。

同一天,在成都市青羊区双新社区朗力托老所内,也开始了为期一周的重阳节敬老活动。为居住在托老所内的老人们购置新衣物,也为享受朗力居家服务的社区老人们送去关怀。

随着成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全市老年人口呈现出规模大、增长快、高龄老年人多的特点。截至2011年底,全市60岁以上老年人口占全市户籍总人口比例高达18.39%,比全国平均水平高4.69%。

面对人口逐渐老龄化这一事实,成都市通过稳步推动公办养老院、鼓励社会化养老机构发展、创新养老机构运行模式等途径,增加养老机构数量,并不断完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质量,保障每一位老人过上老有所养的幸福晚年生活。

公办养老机构稳步推进中

走进成都市第一社会福利院,老人们居住的房间整洁明亮,房间内均配置有床、桌椅、沙发、电视、空调、冰箱等基本生活设施。楼内除有专门的医疗卫生所外,还为老人们配备音乐室、图书室、电脑室、健身房等娱乐休闲设置,在福利院,每天都会组织老人们参加舞蹈、太极剑、手工等多种活动。

“福利院共设床位520余张,目前已经入住420余人,以三无老人、半失能及全失能老人、残疾老人、高龄老人为主”。院长李仲强介绍,在护理方面,由护工对老人进行生活起居照料,医疗所的医生每天都会进行固定巡视,探访所有老人身体情况。

今年69岁的陈仲尧和老伴已经住进福利院三年半。“我喜欢在这里的生活,有人照顾,而且活动很多也不会感到孤单。”陈仲尧说,福利院房间打理得干净舒适,每日的伙食也很丰盛,如果身体不舒服了,医务人员随叫随到,有问题就会很快解决。

统筹城乡启动以来,成都市编制出台 《成都市养老设施布局规划》,旨在统筹推进城乡养老事业发展。先后对全市农村敬老院进行了大规模改造,建成了功能齐全、环境优美、管理完善的标准化中心敬老院117所,建设床位20600张,所有农村五保对象只要有意愿均可入住,实现愿进全进、应保尽保,五保对象供养服务条件得到极大改善。

此外,成都市还大力推进城市养老机构建设。近年来,相继新建或改扩建了市级一、二、三福利院和市精神病院,并在近远郊14个市县建立了集城镇“三无”老人供养、孤残儿童(弃婴)保障、流浪乞讨人员救助为一体的县级综合社会福利中心,新增床位3000余张,实现了国办福利机构保障服务城乡全覆盖。

目前,全市有国办养老机构156个,床位数29307张,占全市养老总床位数的79%,较好地发挥了国办养老福利机构的示范引领作用。

“十二五”期间,二三圈层14个区县均要有1所100张以上床位的县级社会综合福利中心、1所200张以上床位的综合性养老机构,全市养老床位达到7.4万张,每千名老年人拥有床位达30张,全面满足老年人机构养老需求。

为此,成都将不断加大推动力度,以保证实现大型公办养老机构的建设目标。

社会化养老率先破题

去年底,成都市出台《成都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社会养老机构发展的意见》。这份“38号文件”,曾震荡国内养老产业领域。

成都依据现有情况,率先在全国降低对社会养老机构的门槛——开建床位从30张降低为10张,并对民办养老机构新建每张床位给予10000元的补贴、改建每张床位给予5000元的补贴,对民办养老机构收住成都籍老人的,按照每收住1名老年人每月100元的标准给予服务性床位补贴。此外,还明确了民办养老机构项目用地、水电气、税费等优惠减免政策。

“38号文件”引发热烈关注。大量民间资金和社会资源逐渐进驻社会养老服务领域,自出台以来,先后有40多家企业进行了政策咨询。截至目前,今年已新增筹建社会养老机构建设项目7个,总投资8.2亿元,拟建床位7200张。

社会资本进入成都 “银发产业”,或许为养老这一难题,打开了一扇窗。

朗力的专业团队,曾花费一年的时间,在全国范围内进行调研,寻找养老产业的兴奋点,寻找老人们的真正需求,寻找可借鉴学习的经验。在朗力看来,养老产业有市场,成都政府有扶持政策,进驻养老服务业,是一个双赢的合作。

初步的尝鲜,让政企双方都看到了共赢点。

今年5月底,成都曾就社会化养老机构的发展,专门召开过一次专题会议。在经过多次的讨论和调研后,成都决定,今年将在推进公建公办、民建民办养老机构建设的基础上,投入资金1亿元,启动“公建民营”的养老机构建设项目。

“公建民营”指建办分离,由政府出资建好后通过招标形式交由社会组织或服务团体经营管理的模式。公建民营养老院的定位立足于“经济型”,更好地解决城乡居民特别是中低收入群体的养老需求。

据悉,首批将在二圈层6个区(市)县各建设一个200张床位的“公建民营”标准化经济型养老机构。同时,根据中心城区土地资源稀缺、养老需求集中的特点,今年底实现每个街道辖区内至少开设1处规模不低于10张床位,并具备全托、临托、日间照料等功能的社区微型养老机构。

养老方式向多元化全速迈进

成都有一个愿景:让老年人的晚年生活过得丰富而精彩,真正实现让每一位老人都能“颐养天年”。

实现这样的目标,多元化养老体系的构建是关键所在。

成都希望建立健全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形成城乡一体化、投资多元化、管理规范化、队伍专业化,具有成都特色的养老服务工作新格局。

如今,以社区居家养老为主,不断完善养老机构服务质量的“成都模式”已具雏形。

贝森路313号,在去年底,热闹了起来。原来的闲置办公区,更名为青羊区双新社区朗力托老所,这也是朗力开办的第一间社区托老所。

麻雀虽小,五脏俱全,用来形容朗力托老所,再恰当不过。8个工作人员三班倒,以确保24小时机构都有人。这8个人里,有专业的护士,康复理疗师以及护工。

走进金牛区晚霞马家花园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不难找到一些动人的细节:比如,虽然地处繁华街道,但门口用竹篱笆围了起来,以确保老人们的活动范围和安全,大厅上挂着柔和的挂画,老人们居住的房间都向阳,每个老人的床前都有一枚呼叫器……

89岁高龄的胡良丞,觉得这样的社区“微型”养老院还不错:饭菜营养搭配合理,味道可口,身体不舒服了,有理疗师帮他做检查,无聊了,可以和朋友们下下棋看看电视。但最关键的是,这儿离家近,儿女能经常来看望自己。

朗力、晚霞、福颐……在成都,社区“微型”养老机构正如雨后春笋般成长起来。

离家近,不孤单,这是社区养老机构最大的吸引力。“中国90%以上的老人,在有条件的情况下,都会选择居家养老的模式,我们就要根据老人的愿望,立足社区的社会组织和专业团体提供相应的服务。”成都市民政局副局长刘永昌介绍,成都目前正在完善社区机构养老和居家养老服务,以积极引导并保障老人们过上优质的老年生活。

新闻推荐

记者袁敏刚完成的设备进口订单就能享受税费优惠

本报讯(记者袁敏)“刚完成的设备进口订单就能享受税费优惠了。”10月19日,为电子企业提供电磁检测服务平台的成都三方电气有限公司成为享受进口税费优惠的首个“吃螃蟹者”,这是记者近日从成都海关获...

成都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成都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黄泽君文王剑平摄歌舞快板音乐合奏成都市第一社会)
频道推荐
  • 渠县作家李明春作品《川乡传》 外文版权输出7国
  • 九思:五十岁出道的诗人
  • 达州银行南充支行被评为 南充市“2021年度普惠金融工作先进单位”
  • 集优势,补短板,提升全程机械化率 大竹:向国家级种业大县迈进
  • 达州:优化营商“软环境” 铸造发展“硬实力”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