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刘莉
在追赶中快马加鞭——成都的“领跑”实力已毋庸置疑。
如果要从字面上来理解“实力”,那么我们不妨先用数字说话——2012年,成都实现地区生产总值8138.9亿元,跨入全国副省级城市第三位,仅次于广州和深圳,经济总量逼近北京的二分之一。
如同财富全球论坛落户成都所代表的世界财富新走向,现代制造的浪潮,也展现出“休闲之都”的工业之美:十年间,工业对成都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已从不足30%增长到50%以上。
当然,工业化进程的“快”,并不能等同于产业质量的 “优”。目睹过“村村点火、户户冒烟”,也亲历过产业结构调整的“阵痛”,成都深知,高起点、高水平才是后发而先至的秘诀。
坚守“一区一主业”,筑牢集中集群集约发展的平台;竞速“微笑曲线”两端,拉长高新高端高效的战线……过去10年间,西部大开发等一系列国家战略,给予成都与东部竞技的舞台,也见证了成都砥砺前行所创造的现代制造“传奇”:全球80%的IPAD在成都制造,2012年电子信息产业主营业务收入突破3000亿元;成都经开区汽车产业已实现整车生产37.5万辆,踏入千亿产业俱乐部,预计2013年有望突破60万辆。
中国IT第四极也好,国际汽车城也罢,现代产业的成都影像,折射的是一条西部内陆城市的产业转型之路。
当前,机遇与压力步步紧逼——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兴起,对现有生产方式和产业组织方式所带来的颠覆,已经明确了再造世界生产分工体系和区域经济版图的信号;与此同时,受制于人口、资源、环境等要素,成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尤其是现代制造业的体系重塑已刻不容缓。
作为西部特大中心城市,今天的成都肩负“首位城市”发展重任,必须以立足全球的眼光和开拓创新的思维,以现代制造业为纲,再寻未来的增长动力。
成都曾用 “具有全球比较优势、全国速度优势、西部高端优势”来形容其打造西部经济核心增长极的发展定位,这亦可看作是下一步成都实现“一马当先”的路径诠释。成都市第十二次党代会更是明确了 “工业倍增”目标:要建成大规模、长链条、多集群、高技术的长江上游先进制造业基地,打造出一批万亿、千亿产业集群;力争用5年左右时间,实现全市工业增加值超过6000亿元。
简而言之,成都对于工业尤其是先进制造业寄予厚望——既要“跳得高”,又要“跑得快”。
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被认为决定了未来成都产业发展的高度。“产业倍增”的战略,将注意力聚焦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为代表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布局“成都制造”向“成都智造”升级的信息化集成之路。
据此谋划,成都将抓紧布局一批移动互联网、3D打印、云计算、物联网等新兴产业项目,力争今年电子信息产业主营业务收入过4千亿;同时积极推动信息化基础设施改造升级,加快建设中西部首个第四代移动通信网络,着力抓好光网城市、无线城市和智慧城市建设。
推动工业化与城镇化良性互动,则被认为解读了未来成都产业发展的深度。天府新区作为成都乃至四川推进“两化”互动的主平台,将全力炼制现代制造业与城市特色功能的统筹经验,开创继“三个集中”后又一片深化改革的前沿阵地。
重点抓好天府新区高端项目引进落地、核心起步区建设和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打造宜业宜商宜居的国际化现代新城区;聚力“北改”,突出抓好一批重大产业项目的落地建设,进一步形成大调迁、大改造、大建设的有力局面;积极发展小城市和小城镇,着力强化产业支撑、提升综合承载能力……
以现代制造之名,成都迈向“财富之都”。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李丹)今年1月1日起,成都市对全市现有的14万辆尾气排放不达标的“黄标车”实施严管,中心城区内上千套“电子眼”对违反禁令入城的“黄标车”进行抓拍处罚。3月13日,成都市交管局曝光了“电...
成都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成都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