厨余垃圾——沃土——种蔬菜——
2月27日,成都泡桐树小学六年级八班进行开学后的第一堂科学课。同学们走出教室,来到该校永续生活微循环系统体验园,观察经过一个寒假后生长起来的植物,并探讨如何防治病虫害。这个仅200平方米左右的体验园里,有着一套雨水接收过滤、田间农圃种植、厨余垃圾堆肥的“微型生态循环系统”。
生态园的设计者——成都市高新区野草生态社区中心负责人何磊,正尝试把这样一个“微型生态循环系统”推广到城市之中。通过对家庭厨余垃圾的前端处理降解,形成肥沃的土壤,再鼓励人们利用 “家产”的沃土种植应季蔬菜。令他欣喜的是,越来越多的家庭参与到“微型生态园”的建设之中,为生态付出,也收获许多。
□本报记者 黄泽君
餐桌垃圾堆肥“变废为宝”
何磊把生态园的建设方法送进了社区,翡翠城社区三期居民龚晓东就是受益人之一。要在家庭里构建起“微型生态园”,第一步就是要对厨余垃圾进行前端处理。“许多社区都尝试做垃圾分类,但成效并不明显可持续效益也不大。”何磊的理念是,与其花费人力精力去分类、运输,不如换一个角度,思考如何让家庭也成为垃圾处理的一环。“传统农耕系统中,农民会用自家的菜渣、地里的树叶等做原料堆肥,这套方法完全可以应用到城市中。”何磊曾在去年来到翡翠城社区,为颇有“种菜兴趣”的家庭讲解了如何利用厨余垃圾进行堆肥。
秘方是啥?“准备一个有盖的箱子作为堆肥箱,把家里的菜渣、米饭和果皮往里扔,抓几只蚯蚓或扔一把健康土,盖上盖子过3个月,就能分解成一桶肥沃的土壤。”何磊说。
龚晓东家的阳台上,就有这样一个堆肥箱。“起初什么都往里加,臭气熏天,后来慢慢找到规律就一点也不臭了。”龚晓东的秘诀是,在堆肥的过程中加入干树叶,保证堆肥箱里“干的料比湿的多”,“原料”无盐无油,就能去除降解过程中的异味。
自己种菜、堆肥后,龚晓东有个明显感受,家里垃圾量大大减少。“我测算过,去年夏天种菜以来,家里的厨余垃圾用作堆肥,整体垃圾量减少了一半。”作为翡翠城社区三期的业主委员会主任,龚晓东打算把自家的尝试推广到小区,今年想在小区内设几个公共堆肥箱,把厨余垃圾进行利用。并与何磊一道,会同四川大学的老师以社区为一个研究试点,量化分析厨余垃圾堆肥对垃圾处理的效果。
让“微型生态园”走进家庭
龚晓东家狭长的阳台上,摆放着近30个小农圃,用厨余垃圾堆出来的沃土,龚晓东种起了菜。通过多品种的栽种,以及用自家吃剩余的果皮果渣制作的酵素防治虫害,龚晓东的“菜园子”里都是无农药的蔬菜。“像是回到了小时候,自己种出来的菜香极了。”龚晓东说。
把厨余垃圾堆出的沃土与农耕结合,正是何磊探索出的城市家庭“微型生态园”的构建模式。“堆出来的沃土要有利用,不然家庭的这一个处理环节就没意义了。”何磊说,用菜渣堆肥,然后种菜,是一个非常简单的微型循环,但正是因为不复杂,所以推广的难度也并不高。
何磊为泡桐树小学设计的生态园,更为全面。走进该小学永续生活微循环系统体验园,从头开始体验:劈成半的竹筒做雨水运输管,土瓷水缸里有过滤网,过滤后的雨水再流向另一个水缸作为储存,用作浇灌农圃里的植物,连着水循环系统的是一个小型池塘,池塘里有鱼和乌龟,夏天还会长出荷花……
去年11月,生态园正式开放。园内有四块生态农圃,还摆放着大大小小的竹编农框。每个班级都会认领1-2个农框,全班集体商量在框里种啥,日间的照料全由学生承担。翻土、播种、浇水……生动的科学课在生态园上着,有些班级还会把美术课、语文课等课程放到生态园来。“学校期望用这样的方式让在城市里长大的孩子得到生态体验,更希望能通过孩子影响到家庭。”泡桐树小学副校长俸耀旭说,现在不少学生家长都到学校来认领农框,甚至有的家庭专门来学习堆肥种植办法,想把这个小生态园“搬”回家。
生态园之外的收获
“去年阳台上试着种辣椒,辣椒肯长,一个礼拜能收一个扁竹篮那么多,我拎着一袋辣椒,敲开邻居家的门,那是我们第一次认识。”龚晓东说,现在邻居和小区里的好多业主都向他询问如何堆肥、种菜,走在小区里,“菜友”们常常会热情地打招呼,分享心得。相邻的几家会在同一个季节,商量种上不同的菜,互相分享。
今年,龚晓东打算发动业主委员会,在小区建设一个农家工坊,由何磊所在的环保组织负责设计,为业主开设如何堆肥、种植健康蔬菜的业余课堂。有这份感受的不仅是龚晓东。泡桐树小学的科学老师李益把每个班的学生分成组,每次观察植物的生长和品种时,属于同一个小组的学生似乎更有凝聚力。“罗雅文负责观察一号农圃里的,何楚祎把组里同学的观察所得记录下来……”菜地里,孩子们分工协作,欢声一片。
“打破城市里的冷漠,一起参与,也是我推广城市农耕的一个原因。”对于龚晓东的意外收获,何磊并不惊讶。早在他从家里的阳台种出蔬菜,带动小区里的居民一起农耕的时候,就感受过这份“收获”。
正是为了这份“共同参与”,今年何磊注定了忙碌。目前,何磊正与锦江区建设部门协调,希望有一些公共绿地“变身”菜地的试点能在今年出现。
新闻推荐
3月3日,成都市成华区李家沱社区平安村一号大院,社区工作人员和居民为来此暂住不到一年的百岁老人王桂英举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生日聚会。去年,双流县黄水镇文武村村民李应开带着母亲来到平安苑做门卫...
成都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成都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