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商报记者 张强 严薇 摄影 何彬 张士博 陶轲
核心提示
“有了快速路,成都都‘变小了\’!”
———今年83岁的马从周,见证了成都多年来的变迁
“未来通车了,肯定要开车来跑一段。”
———成都好人、出租车司机曾文华
有增高的防撞护栏,体验中根本看不到底层道路,所以心里一点都不害怕。
———市民白阿姨盛赞新二环的安全感
“车子走走停停我就要晕车……今天来之前还担心,现在只觉得坐起车巴适。”
———市民张阿姨
“感谢建设者!”
———很多体验者写在留言板上的一句话
昨日,成都商报主办的“坐成都造捷达 体验新二环”活动在二环东、西半环正式开跑。100名市民分批乘坐新捷达,从东、西两段体验感受全新二环路。参加这次活动的100多名体验者中,有老工程师,有常开车的公交车、出租车司机,也有二环路周边的居民。通过对永丰立交、红牌楼西快速公交站、双桥子立交等节点的参观与体验,他们或感叹,或惊讶,但都不约而同地对“新二环”表示满意和期待。
“坐成都造捷达 体验新二环”
感受二环———便捷
没报上名 老人自己找到车队体验
“今天看到报纸还有‘随手招、跑二环\’活动,我很早就从建设路来到东大路附近了,就想找到车队,到二环路上去跑一跑!”今年83岁的马从周大爷报名参加这次活动,可没被抽中,好在他在上午10时30分找到了“随手招”车辆。
“90年代,成都刚建好二环路的时候,我就骑自行车绕了一圈,那时候要骑两个小时喔!”马大爷回忆起当年的情景说,自己见证了这么多年成都变迁,特别是二环路,感触最明显的,就是2000年后交通压力越来越大。当得知现在“新二环”全线高架,驾车跑完全程只要半个多小时后,马大爷感叹地说:“有了快速路,成都都‘变小了\’!”
不会走走停停 坐车的感觉很好
下午3时,成都好人、的哥曾文华来到东大路附近的新二环体验。“今天专门跟师兄调了一个班。”曾师傅说,他是帮许多的哥的姐来考察的。在感受了一段,曾师傅直说好走,“未来通车了,有机会肯定要开车来跑一段。”
坐在“成都造”新捷达车内,市民张阿姨感受到“新二环”的平稳和舒适,“哎呀,今天来之前还担心会晕车,现在只觉得坐起车巴适。”原来张阿姨对二环路的印象还是拥堵的道路,“只要一堵车,加上红绿灯多,车子走走停停我就要晕车,公交车也是。”为此她以前坐车时都不愿意走二环路。
感受二环———漂亮
护栏带来安全感 体验中不害怕
在西半环的体验点,为了让大家了解新二环的亮点,施工方建工集团专门在永丰立交节点与红牌楼西站安排了讲解,这期间市民更是不时发出赞叹之声。
“比想象中好多了。”家住永陵附近的白阿姨已退休,昨日她和老伴一起参加了体验活动,她告诉成都商报记者,新二环非常壮观,虽然高度较高,但由于旁边有增高的防撞护栏,体验中根本看不到底层道路,所以心里一点都不害怕。“反而觉得舒适、巴适。”白阿姨笑着说。
特色公交站 设计很有现代感
东半环体验点之一的东大街快速公交车站,特邀嘉宾340路公交车司机陈亨才专门下车参观了正在收尾的车站。
主体由钢结构组成,配上透明玻璃和白色线条,整个车站好像扭曲的长方体,很有现代感。“这个车站跟其他车站不一样呢,好看。”市民张女士的眼光很准,施工负责人刘勇告诉大家:“这是6个二环快速公交特色站中的一个。”
仔细参观后,陈亨才直说修得漂亮,“等通车了,一定来体验一下。”
感受二环———感谢
24小时施工 层层把关保安全
东半环的体验车队来到二环快速路南府河桥北侧,东半环4标段施工单位、邛崃路桥项目经理向市民介绍了施工情况。“高峰期有近3000名工人同时施工,为了保质保量完成,经常是24小时施工。”听了项目经理介绍一组组建设数据,大家都感叹建设的艰辛。
“请大家放心二环路的质量安全,在施工过程中,包括我们自己、建设业主、监理单位还有市级部门,层层把关、保证质量。”项目经理刚说完,陈亨才和项目经理双手紧握:“你们辛苦了,我们几位市民向建设者真诚表示感谢!”
在西半环,建工集团工作人员的讲解过程,也引来了体验者不止一次的自发鼓掌,而在红牌楼西站现场的市民留言板上,体验者还在现场写下了“感谢建设者”、“工人们辛苦了”的字样,以表达感谢。
“我家就住在高升桥,那阵红牌楼顶升时,我每天都去看,对于工程我很放心。”在古香古色的红牌楼西快速公交特色站上,体验者牟宏斌告诉记者,他今年已经71岁,退休前在铁路部门工作,也和工程打了一辈子交道。“以前对顶升不了解,但看了后我很放心,技术也成熟。”
感受二环———专业
排水专家看二环 设施精细又周到
前成都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院长———袁长兴昨日受成都商报特别邀请,也参加了此次活动,他也对新二环十分满意。
袁长兴曾参与蜀都大道、一环路、二环路等的设计规划。昨日,坐在成都造捷达车里,他一边说着话,一边观察着新二环。“真不错,以前桥梁都没有这个设计。”作为排水方面的专家,袁长兴看着高架上的排水设施不住点头,此外,也对桥上其他先进设施看出了门道。“你看,全是清水混凝土;消防栓上桥也是创新,而且消防栓还是3个接口。”当车行至永丰立交上时,袁长兴指着路边的消防栓告诉记者,设计者考虑非常周全,由于高架桥较高,一旦发生火灾事故,消防栓上桥可以尽快施救,而3个接口则可以提供不同标准水量,非常精细、周到。
新闻推荐
王帅廷介绍了港中旅拟在成都投资建设的天府新区旅游度假休闲项目、金堂温泉度假区项目有关情况,他说,港中旅在成都的发展规划与葛红林市长的建议高度契合,愿充分利用成都丰富的旅游资源,打造旅游基地...
成都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成都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