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 付克友
数据显示,我国广义货币(M2)已突破100万亿元大关,居世界第一,约占全球货币供应总量的1/4。一些人将巨额M2与物价、房价对应起来,认为货币超发是物价上扬和房价高企的根源。有权威媒体最新报道,否认所谓“货币超发”的流行观点,并表示我国拥有较强的宏观调控能力和手段,这会在很大程度上减少M2对经济生活的冲击,包括房价。
应该说,这篇报道有很多让人困惑的地方。比如,它一方面说我们的钱“不多”,另一方面却又问“这么多的钱从哪里来”、“钱多了怎么办”,前后矛盾。如果钱“不多”为真,那么所谓问题就是杞人忧天,更不必强调要靠“强大”的宏观调控能力来管住货币。
而就算我国拥有较强的宏观调控能力和手段,也不能成为“钱太多”的理由。何况,这种强大的宏观调控能力,很可能是一种迫不得已的“被强大”的幻觉。比如,从2010年以来,央行多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一度上调至21.5%的历史高位,央行票据也大量发行,截至去年底,M2中约20万亿元被央行锁定,巨额流动性“刀枪入库”。这被作为宏观调控能力强大的证据。但这里的“强大”,更像是某种被动的结果。它只能说明,市场中的货币实在太多,流动性过于泛滥,央行不得不千方百计让货币回笼。事实上,央行哪里愿意这样干,可不都是被逼的么,“宏观调控能力强大”从何说起呢?
如果宏观调控能力强大,最好就不要让那么多的货币出笼。“钱太多”恰恰是宏观调控存在不足的一种体现。从“钱太多”来源上讲,外汇占款(即央行买入外汇形成储备时投放的等值人民币)成为M2存量高企的重要推动因素。截至2012年底,我国外汇储备高达3.31万亿美元,即相当于投放20万亿元左右人民币。而这样的外汇占款,可都是能够创造货币的基础货币。这种汇率政策的选择非常被动。另外,从“钱太多”的去向上看,我国居民储蓄倾向较高,存款超40万亿。但是这样的储蓄倾向难道是天生的吗?股市成了散户绞肉机,房市成了避险的蓄水池,冰火两重天———投资渠道的匮乏,难道是宏观调控能力强大的体现?
而且货币的宏观调控能力,不是一成不变的。如果市场中的货币量适度,相关的调控能力显然更加游刃有余。如果货币太多,超过警戒线,那么宏观调控的手段也将捉襟见肘。
新闻推荐
法荷航集团副总裁、亚太区总裁福特玛向成都商报多媒体集群记者讲述面临整个欧洲经济不景气带来的巨大挑战,转型时的坚守——— 欧债重压下 法荷航依然飞得优雅
法荷航集团欧洲最大的航空集团2004年,法国航空公司与荷兰皇家航空公司合并,组成欧洲最大的航空集团:法荷航集团(AIRFRANCE-KLMGROUP),两个总部分别设在法国巴黎、荷兰阿姆斯特丹。两家公司的联合,组成了...
成都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成都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