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新闻 新都新闻 温江新闻 双流新闻 郫都新闻 简阳新闻 都江堰新闻 彭州新闻 邛崃新闻 崇州新闻 金堂新闻 大邑新闻 蒲江新闻 新津新闻
地方网 > 四川 > 成都市 > 成都新闻 > 正文

十年校地合作 绽放杏花经济

来源:四川日报 2014-03-18 13:39   https://www.yybnet.net/

成都农业科技职业学院助力“三农”发展

□龙宣 文/图

暖气潜催次第春,梅花已谢杏花盛。阳春三月,成都市青白江区福洪乡上万亩的杏花惊艳绽放,前往福洪乡赏花成为不少游客踏春的新方式。

10年前,成都市农村还没有这样大规模的杏种植基地,更没有这样成片的杏花观赏场所。如今,由成都农业科技职业学院通过“学院+地方+农户”的模式,在这里建立起的凯特杏基地,种植面积已达1万多亩,带动了当地的杏花旅游项目,为农民带来实惠的同时,也促进了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福洪杏”还获得了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成都农业科技职业学院院长刘智慧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对高等职业院校发展提出了明确的要求,那就是要“将高等职业教育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结合本地实际,大胆尝试,主动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需要,发挥人才高地和技术研发中心的优势,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动力。”

杏花笑在春风里,凯特杏基地的成功,成为成都农业科技职业学院服务当地经济发展的最好注解。

校地牵手让农民尝到增收的甜头

3月中旬,青白江区福洪乡解放村陈远长家里的12亩杏花早已盛放,自家办起的“杏花园农家乐”每年赏花时节就能收入3万多元,加上夏季销售鲜果,陈远长一年的纯收入不下10万元。他乐呵呵地说:“我们也过上了小康生活。”而在2001年之前,他家里只种点粮食和蔬菜,收入很低。

2001年10月,成都农业科技职业学院与福洪乡签订了校地合作协议和优质杏果苗的购销协议。学院将引种、试种、示范成功的美国凯特杏、金太阳杏等优质杏品种在福洪乡进行推广,从而打破了成都地区不能种杏的历史,也给成都的水果产业增添了一个新的品种。由此,校地合作的首个规模化栽培项目500亩“优质杏科技示范基地”诞生了。

为了推广优质杏品种,改变农民的观念,学院先是集中为农民讲解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性,种植名、特、优、新品种的潜力,规模生产的必要性等,又邀请乡领导和农民参观、考察了学院科技园区凯特杏和金太阳杏的种植情况。在对福洪乡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进行了充分调研后,学院最后选定福洪乡解放村丘陵地段作为发展优质杏的基地。

有了专家的指导,陈远长“动心”了,带头一次性种了1000株果苗。其余的农户也尝试着种了几十株、几百株,解放村500亩的“优质杏科技示范基地”初具规模。

为保证该基地的优质杏顺利挂果,学院成立了专业的工作小组,从引种、试种、田间管理及繁育等全过程进行技术指导和服务。通过现代产业发展趋势的讲座、良种良法的介绍、学院果树示范园区的参观等系列活动,解放村的农户对优质杏品种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短短一年半,基地的种植面积扩大到3700亩。2003年,陈远长种下的杏树第一次挂果,每公斤杏可以卖到16元,收入成倍增加,陈远长一家尝到了种优质杏的甜头。

专业支撑杏基地带动一方经济

2005年初春,解放村到处呈现杏花烂漫的景观,引来第一批踏青赏花的游客。“解放村”由此而更名为“杏花村”,福洪杏也成为当地新的名片。

随着福洪乡杏种植面积的增加,部分农民不按技术要求进行肥水管理、拉枝修剪等,再加上当年杏花开放时遇到少见的低温,部分杏树不挂果或挂果低产,性急的一些农户认为杏不适合当地气候,纷纷开始砍树。

针对这种紧急情况,学院多次派出教师现场指导,农学园艺分院院长阳淑与该院专家袁志祥调查、了解了全乡果苗挂果情况,找到了造成当年挂果少的主要原因,并提出整改方案,手把手地教农户施水、施肥、修剪果树。通过学院和当地政府的共同努力,绝大部分杏树被保留下来。2006年,杏获得了丰产,农户们有了丰厚的收入,砍树的农户又纷纷补栽杏树。

在推广优质杏的技术服务中,学院教师付出了艰辛的劳动,虽然遭受了部分果农的误解和质疑,但他们仍然每年为农户解决生产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抽查他们的操作是否严格按技术规程要求来做。农户陈远长十分感激学院的专家和指导老师:“靠着学院老师的专题讲座、手把手指导,我们都有了技术和信心。”

2006年起,福洪乡的杏树进入丰产期,农民脸上露出了微笑。其间,阳淑、袁志祥、刘纬等老师专程带学生去为果农点花、修剪,既培养了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又提升了老师的专业能力水平。

到2007年,杏基地亩平均收入约1.5万元,其中收入最高的农户达到10万元,基地建设已显现出强大的生命力。这时,学院又向当地政府提出新的发展建议,即在优质杏生产的基础上,积极打造杏花观光旅游休闲产业,形成一二三产业联动发展的局面,走新农村建设之路,使农民真正富起来。

深度合作助推现代农业产业发展

2008年,成都农科职院与福洪乡再一次签署了校地合作协议,强化了学院对基地建设的服务功能,同时要把该基地建设成学院的生产性实训基地,增加了双方合作发展的内容。

学院专家指导建立了生态杏园和杏园里放养生态鸡的种养模式,不仅促进了福洪乡优质杏产业发展,还带动了福洪乡旅游生态食品的发展。当年福洪乡杏树已发展到6000多亩,每亩为农民增加纯收入1万多元。

这些成效吸引了成都天和四季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大连鑫宸世纪集团、成都鑫茂新农村建设开发公司等到福洪乡共谋发展。利用春天“杏花节”,夏天“采果节”,结合“杏花村”、“幸福村”的新农村建设项目,着力发展旅游产业,使该乡旅游事业初具规模,年收入达到500万元以上。开辟的杏花杏果观赏旅游项目,带动了当地“农家乐”发展,观赏旅游人数剧增,农民收入随之大幅提高,部分果农的旅游收入甚至超过果业收入。

如今,陈远长已退休在家,除了为果树施肥、修剪,大部分的闲暇时间便约上朋友一起外出旅游,日子过得十分滋润。据他介绍,最初不太愿意种优质杏的农户都开始大规模种植,有些人家还在桃树上嫁接了优质杏。

2008年12月,在“四川省农村改革开放30周年巡礼”大型评选活动中,福洪乡入选全省“最具潜力的十大乡镇”、“省级十大赏花旅游推荐目的地”。2010年,福洪杏主产区被评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2011年,“福洪杏”在学院的大力支持下申报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2009年,为了扩大服务面,学院与青白江区政府签订了“院区合作协议”,内容涉及了农村经济发展规划、产业基地建设、农产品品牌打造、技术培训、联合育人等全方位深度合作。

福洪乡已今非昔比。当地老百姓曾用一句俗话“下雨一包遭,天晴一把刀”来形容以前恶劣的环境,现在各家各户的房前屋后都种上了果树。每到春天,福洪杏花明媚俏丽、漫山遍野,形成一道“春风杏花飞,人来不思归”的亮丽风景;夏天福洪杏果香四溢,引来商家云集,乡村不仅隐在画中,农民的生活也越来越好。

成都农业科技职业学院党委书记许亚东说,2014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发挥高校在农业科研和农技推广中的作用。凯特杏基地就是学院主动介入经济发展主战场,充分发挥高校科技和人才优势,积极与基层政府、企业和农户合作,大力开展新品种、新技术的推广和服务的结果,必将助推成都市现代农业产业再上新台阶。

新闻推荐

年内 成都地铁有望“十线同建”

5号线串起商贸城和天府新城;2号线东延线将在年底前开通试运营□天府早报记者陈明玥昨日,成都地铁召开“坚持质量标准建设精品地铁2014年‘成都地铁工程质量年\’活动启动大会”。其间,成都地铁相关...

成都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成都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餐厨垃圾去哪儿2014-03-18 13:39
猜你喜欢:
赏花线路增加班次2014-03-18 13:39
评论:(十年校地合作 绽放杏花经济)
频道推荐
  • 渠县作家李明春作品《川乡传》 外文版权输出7国
  • 九思:五十岁出道的诗人
  • 达州银行南充支行被评为 南充市“2021年度普惠金融工作先进单位”
  • 集优势,补短板,提升全程机械化率 大竹:向国家级种业大县迈进
  • 达州:优化营商“软环境” 铸造发展“硬实力”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