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付克友 成都
中石化发布其销售公司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消息后,一直备受瞩目。来自投行的最新消息显示,在估值完成后,中石化下游销售公司30%股权已开始第一轮竞投,包括互联网两大巨头腾讯和阿里巴巴在内的20多家企业有意参投。按其总资产3417 .58亿元30 %的出让比例计算,最终出让的资产有望达到千亿以上。
对于中石化的混合所有制改革,各方的期待显然不尽相同。中石化是既想实现融资,又期望通过引入非公所有制,激活企业的竞争力;而参与的民营企业,是想在充分竞争的产业领域之外,能够开辟新的投资渠道,从国有垄断企业的地盘分一杯羹。而公众最大的期待则在于,希望借此破除垄断,在一个更公平更充分竞争的市场经济中,以更低廉的价格获取更优质的产品。
中石化的混改,也许能够让中石化和参与的民营企业一拍即合,然而与公众的期待却还有很远的距离。
中石化本身没有动力破除垄断。这是为什么它只将下游销售公司30%股权进行混合所有制改革,而对上游链条的改革则闭口不谈。目前,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这三大石油公司,尤其是前面“两桶油”,构成我国油气上游的市场主体,基本上覆盖了全国主要含油气盆地。上游油气资源的垄断,卡住了下游市场的竞争。我国成品油价形成机制改革之所以进展缓慢、饱受诟病,根源也正在于此。上游不开放,价格市场化就是一句空话。垄断上游,就是“两桶油”垄断利润的保障。为此,石油巨头甚至会逆势而为,继续巩固垄断地位,而不是放开资源市场。比如,这次中石化之所以要引进民营资本,就是因为有更多好的油气项目等着投资,而中石化“钱紧”--出让下游股权,是为了更好地控制上游。
民营资本参与者没有能力破除垄断。在某种程度上,他们是被动的,和“两桶油”的地位是不对等的。油气市场,不是他们想进去就能进去。即便是下游销售市场,也需要看石油巨头的脸色,至于上游勘探开发市场,则根本不可能染指。在这种情况下,民营资本甚至可能会成为垄断的帮手和维护者。一方面,像阿里巴巴、腾讯这样的互联网企业,利润丰厚,手头宽绰,他们参与“两桶油”的下游链条,为“两桶油”不断输送在上游市场攻城略地的子弹;另一方面,“两桶油”的营销模式是传统的,甚至是落伍的,而阿里巴巴和腾讯,则拥有更发达的销售网络和更先进的营销手段,他们的加入可谓“锦上添花”,进一步增强垄断企业的吸金能力。
这样的结果是令人忧虑的,即中石化的混合所有制改革不是像公众期待的那样破除垄断,而是反其道而行之。生于市场竞争,长于市场竞争的民营资本,作为经济增量,本来是稀释垄断的力量,结果却被废除了武功。事实上,他们能否进入“两桶油”的上游市场,才是检验能否破除垄断的试金石。
新闻推荐
1中国电子科技集团投资130亿元在双流建设信息安全产业园,打造覆盖基础理论、高端芯片、基础软件、整机装备、系统集成、检测评估、运营服务等网络信息安全核心产业链2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投资280...
成都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成都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