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虹
王邦友
何靖
付丹
杨再宇
郭金鹏
华西都市报:印度大诗人泰戈尔说过:“花的事业是甜蜜的,果的事业是珍贵的,让我干叶的事业吧,因为叶总是谦逊的垂着她的绿荫。”第30个教师节来临之际,记者走进龙泉驿区,见到这样一群教师,他们坚持在三尺讲台挥洒青春,认为这是一生最无悔的决定。他们认为选择了教师,就是选择了叶的事业。他们的一生,就是与花相伴的一生。他们的故事让人动容,而他们只是龙泉教育群星中的几颗,每一位教师都在践行着爱与责任的教育。
早7点到晚10点的伴读
龙泉一中白虹
2005年到2008年,这是白虹执教第一个高中三年,每个夜晚她都在办公室仔细推敲,反复斟酌教案、学习不同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和学生一起到学校,再一起下晚自习回家,她被学生叫做“最佳伴读”。一伴就是三年。她写满了2个厚厚的错题本,收集了学生近1500道错题,翻破了3本教育专著。
2009年,白虹开始当班主任,当时整个班集体犹如一盘散沙,各科老师谈起班级直摇头。有的老师私下对她说“赶快去找领导推掉。”她倒不气馁:制定新的班规班纪,推选新的班干部,整顿自习纪律,每节课中都到班里坐坐,看看是否有同学趴在桌上睡觉,是否有学生上课期间看课外书,一个一个找学生谈心帮他们重拾自信心,一切从零开始。那段时间她的路线只有一个,教室—办公室,又重新回到了“陪读”的时光。“因为我几乎每天晚上都在办公室找学生谈心,再备课,再一起下晚自习。做班主任那几年除了放假很少能陪家人吃晚饭,爱人常抱怨说娶了一个不回家的班主任老婆,朋友们也常开玩笑说:‘你这是把自己送给学校的节奏呀!\’”她说,“我的心本就属于学生。”
帮助学生申请低保
龙泉驿区第三小学何靖
“最让我心疼的就是班上的小燕,你看她写的字,总觉得字在不停地跳动。”何靖班里的小燕眼睛弱视加闪光,母亲得了精神疾病,生活不能自理,家中靠父亲打零工维持生活。
何靖告诉丈夫“我想帮助她”,两人多次走进社区和民政部门帮助小燕申请低保,又带上水果上门看望,还掏出800块钱递到小燕手里,看到小燕及家人脸上终于露出了笑脸,何靖一直揪着的心终于才舒展开来。
在何老师21年的教师生涯当中,像小燕这样情况特殊的孩子不在少数,网游成瘾的小华,孤僻抑郁的小帅……在她的帮助下慢慢走出自己封闭的内心世界,变得活泼开朗,愿意与人交谈。她说过:“作为一名小学教师,我能做的就是牺牲一点自己的休息时间,更多地陪他们成长。二十一年的风雨走过,二十一年的与花相伴,充实、平凡的教育工作让我嚼出了生活的滋味,感受了生命的精彩,领悟了人生的真谛。如今,人到中年,为了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我愿继续与‘花\’相伴!”
山里娃上学路上的渡河保护者
三十一小王邦友
“1980年高中毕业的时候,我踌躇满志,很快进入乡政府工作,但是几个月后,因为三十一小差老师,就到这儿顶班,没曾想,偶然之下就在这‘顶\’了34年。”第三十一小地处山区,经常发生山洪、泥石流等自然灾害,一遇到这种情况孩子们上学就存在很大危险,王邦友就成了孩子们的渡河保护者。
山里的孩子一到农忙常常要回家帮忙,而王邦友则希望孩子们能在学校里给他们多一些辅导,他先替学生垫付资料费,很多时候甚至就直接帮学生给了。
王邦友把自己的青春献给学校。他的儿子在四岁那年被发现为智力疾病,照顾孩子,种田,种地,都是由妻子来承担。长期以来的压力让妻子在今年被诊断为乳腺癌,随后母亲也因为过度劳累缺少照顾而撒手西去。而在2007年,大儿子又因为到池塘玩水溺亡。学生与家长说,王老师坚守三尺讲台,不辍教学,应该向他致敬。
让农村孩子说上流利英语
成都经济技术开发区实验中学校付丹
2001年,付丹来到经开区实验中学。“学校在山上,学生难教哦。”同事告诫她。确实孩子们没有英语基础,没有英语学习环境,初中孩子26个字母认不全,简单的课堂用语“ Read after me。”听不懂,学习方法很原始,不会读的单词就把相近的汉语注在旁边。想办法调集学子的兴趣。付丹常常研读教材到深夜,分解教学目标、重难点,理清前后知识间的联系,并思考选择哪些活动以及课堂上怎样开展这些活动才能强化重点、化解并突破难点,达到学生掌握运用的目的。
聚沙成塔,通过学习、实践、反思,通过培养兴趣、树立自信、习惯培养和分层教学,她创建了一套适合山区农村初中学生的英语教学方法,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实践证明效果不错。所教班级学生的英语成绩名列全区前茅,并多次获得一等奖,学生在学习上表现出的自信、大胆,以及较强的英语听、说能力、交际能力受到同行、家长们的好评。
挽救“迷途羔羊”
龙泉驿区第十六小学杨再宇
杨再宇,2008年从川师大毕业之后一直任职于龙泉十六小。工作不久,有朋友玩笑似地问:“堂堂男儿身,大好青春时光,为何要蹉跎岁月,站到方圆30平米的教室里,与一群乳臭未干的小孩打一辈子交道。”他说:“选择了教书育人这个职业,没有懊悔,有的只是幸福。”
讲起教育点滴,杨老师与孩子们一起在成长。初任班主任时,班里一个叫做谢林(化名)的学生由于长期的营养不良,身体显得比较单薄。他从小父母离异,是奶奶一手把他带大,却无力管教他。渐渐地,他便染上了一些不良习惯。在学校里,因为欺负同学受了多少次批评,他却总是满不在乎;因为不写作业被教育了多少次,他却一直不以为然。上课不是走神就是睡觉。
“几经波折,我终于调查到他原来是沉迷在网络的世界里去了。当时我下定决心,无论如何也要挽救这位迷途羔羊。”那天的雨下得特别大,谢林没来上课,为了寻找他,杨再宇跑遍了街边的黑网吧找到谢林并怒喝道:“你将来靠什么孝敬你那辛勤了一辈子的奶奶?”回学校的路上,杨再宇与谢林谈人生,谈理想,发现这一次他是真的懂事了。从这以后,谢林有了很大的改变,成绩也提高了不少。
一人挑起30节满课时
成都汽车职业技术学校郭金鹏
两年的职业人生第一步,郭金鹏主要承担的是实训教学任务。2012年的10月份,学校成立了数控精英班,没有空余的教师,他主动提出担任班主任。“你根本没有空闲时间”“没事,让我试试!”他的每周课时达到了满课时30节。
因为常规课时是满的,学校的机房配备也有限,郭金鹏只能用中午或者晚上来上课。后来每天中午安排自己半个小时吃饭时间,12:40到2:20都要在微机室给学生补充绘图软件知识,没有睡过一次午觉。“当我犯困时自己就用手揉揉自己的眼睛继续工作,眼睛由原来的单眼皮也变成了双眼皮,也算是给了我一个特别的回报。”
学校汽车专业是重点学科,经常参加各级技能竞赛,在比赛中需要各种各样的工装设备在市场上很难购买。郭老师总是利用学校的数控设备和自身的专业优势,无偿制作。
在2014年6月底,游峻同学参加全国职业院校技能竞赛数控车工项目获得三等奖,并成为四川省数控竞赛项目唯一获奖的选手。他说:“在训练期间,一套零件训练下来就要花费6到7个小时,如果发现加工出来的成品不符合要求,还要顶住压力重做,老师陪着我从早上8点到晚上8点做零件,陪我吃饭,帮我心理减压。” 华西都市报记者肖笛 图片由教师提供
新闻推荐
十月,触摸祖国母亲的胸膛(节选)参赛诗作选登作者白俊华(辽宁)此时,季节的脚步沾满金黄而不老的民族正站在岸边舒展着滚滚黄河和长江从历史中走来,又走进历史幸福的肤色记忆曾经的绵长我知道...
成都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成都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