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商报记者 余文龙
摄影报道
核心提示
创新手段
用微博、微信的方式,以轻松幽默的话语,对与市民密切相关的法律知识进行讲解,让枯燥的法律常识有看点、接地气
突破载体
利用小广场、小景观,让群众在休闲中、娱乐中感受到法治精神,让人们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法治教育
参与互动
“五四”青年节、每年9月开学第一周等时节,学校会组织师生前往法治文化广场,使青少年从小就树立法律至上的信念
治蜀兴川,重在厉行法治。昨日,中共成都市委宣传部全市依法治市宣传工作现场会召开。参会的市级部门和区(市)县相关负责人深入基层,在“东坡印象”法治文化广场直观感受“看得见、摸得着”的法治城市景观。与会人员表示,要用创新手段宣传依法治市,让群众参与互动;要入耳入脑入心,让群众喜闻乐见的依法治市文艺演出深入基层;要深入校园,法治教育从娃娃抓起,从青少年抓起。
“法”字在变 “尚法”不变
文化广场让法治看得见摸得着
青羊区在街道、广场、企业、学校、医院等公共场所,采取图文并茂、声像结合的方式,把法律知识传播与法治文化景观打造有机结合起来,打造了30个法治文化宣传基地,其中较有代表性的,就是“东坡印象”法治文化广场。
昨日,参加现场会的人员来到“东坡印象”法治文化广场,深入基层体验看得见、摸得着的法治文化。
“东坡印象”法治文化广场的地标建筑上,印着不同字体的“法”字,错落有致,富有层次感。不同时代的“法”,字体在变换,但“礼法合治”、“德主刑辅”等先贤治国理政经验,一直能给人们以信念。广场的法治亭,献给游客一副对联:“一方明镜九州天,千古准绳三尺法”。
法治文化广场的人物长廊里,有个造型别致的官帽,是古时候法官所佩戴的帽子,又称为獬豸帽,是法律权威的象征。长廊里有两位非常著名的人物———宋慈和包拯。这两位人物流芳百世的故事告诉来参观的人们,“唯有尚法在心”才能取得事业的成功。
寓教于乐 潜移默化
青少年从小树立法律至上信念
“东坡印象”法治文化广场也是青羊区的青少年法治教育基地。这里有宣誓台和华表柱。宣誓台由五星红旗、团旗和少先队队旗叠加而成。上面刻着:“我宣誓,认真学习法律知识,增强法制观念,提高法律素质,争做遵纪守法的合格公民”。青羊区司法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五四”青年节、“124”法制宣传日、每年9月开学第一周———青少年法制教育宣传周等时节,学校会组织师生来这里宣誓,使青少年从小就树立法律至上的信念。
法治文化广场还有“知黑守白,激浊扬清”的围棋雕塑,“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的雕塑。
青羊区司法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利用小广场、小景观,让群众在休闲中、娱乐中感受到法治精神,这种做法提高了法律宣传的覆盖面和渗透力,让人们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法治教育,也受到了群众广泛的欢迎。
进校园 搞文艺
法治教育入耳入脑入心
青羊区委宣传部相关负责人介绍,该区建立了普法宣传新阵地,在青苏职中打造了青少年普法教育基地和模拟法庭;在雅高职业学校探索建立了“张洪律师心灵驿站”,学校开展漫画、摄影、书画等形式的法治知识竞赛,推动法治文化与企业文化、社区文化、校园文化融合。
“法治和我们每一个人的关系是什么?”锦江区委宣传部相关负责人说,他们针对这类问题,联合主流媒体开展了激烈的讨论,引发了网友积极参与。
他们在区级微博开辟“锦哥说法”、“熙妹儿用法”话题,在官方微信以轻松幽默的话语,对与市民密切相关的法律知识进行讲解,让枯燥的法律常识有看点、接地气,让数百万人次阅读了法治宣传教育信息。同时,他们发挥文艺社会组织的作用,创作群众喜闻乐见的法治文艺作品,使法治教育入耳、入脑、入心。
“由普及法律知识向更加注重法治理念传播、弘扬法治精神转变,由单向灌输式宣传向更加注重双向互动、凝聚共识转变。”成都市司法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按照这一思路,他们大力倡导和推动全民普法、人人有责,要求各级领导和各部门要带头学法、带头普法;树立传统媒体与新媒体普法相结合观念,发挥媒体传播优势,注重宣传普法先进典型,并让群众感受到法治宣传的实惠性。
新闻推荐
这个版就是告诉你们当中国人又在讨论穿不穿秋裤时外国朋友已经穿着秋裤逛大街了 给“秋裤”正名
好冷哦!寒流连招呼都没打,说来就来了!在大多数人对突如其来的降温还没有完全反应过来的时候,与成都商报记者同在一个办公室的同事中,有人已经穿上了秋裤,而且还是男士,这其中还包括一位平时打扮入时的潮...
成都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成都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