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成都创意设计周双百创意总动员精品项目之“李金远金水墨艺术展”正在四川师范大学-成都美术馆热展。展览精选艺术家李金远作品将近90幅。油画作品12幅,水墨作品35幅,其余均是他历年来走访名山大川、大漠戈壁的写生作品。昨天,“李金远金水墨艺术探讨会”在四川师范大学美术学院举行。
在李金远看来,作为一位画家,重点在于创造,而首先又在于“创造自己”。他向成都商报记者表示,创造作品首先要立足于家乡的土地,其次是艺术家的视野需要放眼世界。“我创作的作品都是对自然的感恩,其独特之处在于它鲜活的个性,有一种原生态的生动,在熟中求生,还有就是猛,画面感强烈,这是原始的形态,总结起来就是我心中的‘原\’。”油画作品《欲倾东海洗乾坤》是李金远自己比较喜欢的一幅作品。“我们人应该与自然和谐相处,应该对自然有敬畏之心。”李金远回忆创作故事,“这张是我在十年前画了一张小稿子,之前用的材料是丙烯。我有上万的稿子,这让我很犯难。恰巧在前年5月的时候,我忽然想到了它,一翻竟然翻到了。”李金远介绍,其绘画中制作的肌理跟很多人不同。“赵无极的肌理是画出来的,属于古典的抽象。我是写出来的,我的绘画工具是塑形膏和扫把。中国画中的骨法用笔的说法我很喜欢。无论中西画都要有骨,正所谓‘生死刚正谓之骨\’。”
研讨会上,中国传媒大学美术传播研究所研究员刘金彪分析李金远金水墨的创新在于材料和技法:用丙烯颜料与油画的结合。四川美术学院教授王林认为,“水墨这样一种媒材在当代艺术发展的环境中,创新的问题摆到了艺术家面前。当代艺术具有一种介入性,它从曾经的精英群体中产生到现在不断扩散的状况越发明显。当代艺术是现代文化介入文化、科技、生活的结果,这是新水墨的发展趋势。”
成都商报记者 谢礼恒 实习生 张涵
新闻推荐
成都商报讯(记者任宏伟摄影记者王天志)一部《红高粱》,铺就了莫言的诺贝尔文学奖之路。如果说张艺谋给了《红高粱》第二次生命,那么这部经典巨著在舞台上迎来第三次生命———昨晚7:30,青岛市歌舞剧院...
成都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成都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