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新闻 新都新闻 温江新闻 双流新闻 郫都新闻 简阳新闻 都江堰新闻 彭州新闻 邛崃新闻 崇州新闻 金堂新闻 大邑新闻 蒲江新闻 新津新闻
地方网 > 四川 > 成都市 > 成都新闻 > 正文

铁路“听漏人”

来源:天府早报 2015-02-09 16:16   https://www.yybnet.net/

确保管道完好旅客有水喝深夜出没寻声找“漏点”

■胡志强天府早报记者康祎庭

2月4日,春运拉开大幕,数万人涌入车站。对于铁路职工而言,他们为了千家万户的团聚,将要放弃自己的节假日,继续坚守和奋战在运输一线。近日,记者来到成都铁路局成都供电段,了解到这样一群昼伏夜出的工作者。他们凭仪器来辨别给水管道是否正常工作,为春运期间铁路旅客用水安全把关,他们被铁路人形象地称为“听漏人”。

状况

管道埋于地下1米 漏没漏靠“听”

春运首日之夜晚,虽是立春,仍然寒风瑟瑟。几个身着“黄马甲”的铁路职工借着头顶路灯发出的微弱光线,在成都成华区驷马桥水厂通往成都火车站的小路上走走停停。

听漏棒、听漏仪、耳机,这就是他们平日工作的全部装备。他们背着一个蓝色的小匣子,戴着耳机,像医生听诊一样,将一只“听诊器”探向大地。他们是成都铁路局成都供电段成都北给水工区的管道维护工。“今天是春运的第一天,为确保春运期间出行旅客能够及时喝到放心水,我们工区加大了对供水管道的巡检工作力度。”查看完听漏仪上显示的数据后,工区工长陈学林告诉记者,“供水管道被埋在地下1米多深处,很难发现管道裂缝漏水,只有用这套专业设备逐段‘听诊\’。”

据介绍,假如供水管道漏水,听漏棒便会感应到细微的震动,这是漏水声通过管道传出的。听漏仪器会将声音放大传到“听漏人”耳机里,这样就能判断水管漏水处,做好记录并提报申请修复。

常态

3公里要走两小时 每隔几米要停

每走几步,他们就要停下来,把听漏棒竖在路面,启动听漏仪听一会。陈学林告诉记者,“听漏”可是门技术活,为了避开白天日常生活的噪音和来往车辆行人的干扰,以达到精准查漏,他们都是采取夜间听漏、白天统计的工作方式,在每晚10点至12点,对给水管道漏水点进行逐一排查。

陈学林和他的工友们当天检测的这段供水管道长约三公里,虽然不算长,但他们每隔几米就要检测一次,一趟下来,要耗费两个小时左右。“听漏还是个细致活,如果检测不仔细,一旦错过漏水点,不仅会造成巨大的水资源浪费,还会影响到成都火车站站房和始发、途经列车旅客的用水。”陈学林说,特别是在春运期间,旅客的增多势必会造成列车用水量的增加,如果“听漏人”没能及时发现并处理管道的漏水点,就有可能造成整趟列车无水可用,给旅客的出行带来不便。

夜深了,他们继续前行进行探寻,天气的寒冷挡不住他们坚定的脚步,他们用辛勤和汗水默默地守护着地下供水管线的运行稳定,为旅客提供用水保障。

装备

听漏棒、听漏仪、耳机

听漏

将听漏棒竖在路面,启动听漏仪,通过“听漏人”佩戴的耳机进行“听漏”,然后查看听漏仪上显示的数据

辨漏

如果管道漏水,听漏棒会感应到细微的震动,听漏仪将放大这个声音,传送到“听漏人”耳机里

职业特殊夜间作业

白天周围环境嘈杂,来往车辆、行人等声音会干扰听漏效果,“听漏人”通常选择夜间听漏,白天统计。

■尴尬事

被误为不法分子

在经过几户居民住房时,突然而来的犬吠打断了陈学林他们的检测。

陈学林告诉记者,在夜间工作时,“听漏人”经常会遇到一些不可预料的情况,不仅如此,由于工作时间在夜晚,还多次被附近居民误会是社会上的不法分子,“每次遇到这种情况,我们总要多番解释,有时候甚至拿出工作证件,人家才会相信。”

新闻推荐

客运车与驾驶员不符立即停运

早报讯(记者刘睿)7座以上客运车和驾驶员绑定,交警在路上检查时,只需在警务通上输入车牌号,立即就能看到驾驶员和车辆信息。昨日,成都市交管局启动客运车重点车辆管控系统,在春运期间严查客运车辆,确保市...

成都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成都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一场生死接力2015-02-10 16:15
猜你喜欢:
中介抱团“过冬”2015-02-10 16:15
评论:(铁路“听漏人”)
频道推荐
  • 渠县作家李明春作品《川乡传》 外文版权输出7国
  • 九思:五十岁出道的诗人
  • 达州银行南充支行被评为 南充市“2021年度普惠金融工作先进单位”
  • 集优势,补短板,提升全程机械化率 大竹:向国家级种业大县迈进
  • 达州:优化营商“软环境” 铸造发展“硬实力”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