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峰论坛参会嘉宾了解长虹节能电视产品
□ 本报记者 李志豪 文/图
6月12日,2016中国(四川)节能宣传周启动仪式暨2016中国(四川)智慧节能绿色发展高峰论坛在成都举行,会场内的专家学者、业内企业家围绕“节能领跑、绿色发展”议论纷纷;会场外的长虹展区迎来众人围观,“吸粉”的不是某位大腕儿,而是长虹的多线节能产品。
CHiQ系列电视、长虹空调、长虹旗下美菱冰箱……这些高端智能节能家电,均是家电行业的业界明星,更是行业节能标准的引领者。经济新常态下,长虹更将绿色发展作为最浓重的发展底色,迎战新一轮的行业变局。
智慧节能绿色发展
核心技术助力能效提升
据长虹副总工程师阳丹介绍,长虹电视产品自主创新拥有屏体节能、芯片节能和系统节能三大优势;长虹冰箱自主创新智能变频、CFD模拟仿真、6大行业领先节能技术;而长虹空调则是自主研发0.1℃精确控温技术、180度正弦波全直流等6大精确变频核心技术以及蜗壳风道、生态智能全自动、三高效技术等5大高效节能技术。长虹对节能新技术的持续研发,令电视、空调、冰箱产品上一二级能效产品的占比不断提升。
目前长虹电视产品一级能效大幅提升,部分产品比新标准的一级能效指数还要高1倍。长虹推出中国第一款OLED节能电视——Q3A系列,全系产品为国家一级能效标准,该产品屏幕采用自发光显示技术,功耗随着屏幕画面明暗变化自动调节,达到节能目的,同时延长电视自身使用寿命。3月28日,长虹成功推出中国第一款HDR节能电视——CHiQQ3T系列;另外,自去年底,长虹空调在行业内率先完成一级能效产品的全面切换,通过大规模的市场活动加快推进能效的迅速普及并逐步占领一级能效的制高点,并荣膺2016年度国家能效“领跑者”称号,长虹空调《微通道管材与换热器制造技术及其应用》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
同时,长虹旗下的美菱自主研发“0.1度变频技术”,在冰箱创造性地实现了噪音、节能方面的突破,可实现节能提升30%,噪音降低1倍。在实现冰箱产品的全面环保节能的同时,长虹在冰箱前端产业压缩机上的节能创新同样显著。据了解,长虹华意是海尔、美菱以及惠而浦、博世西门子、利勃海尔等国内外著名冰箱企业的主要压缩机供应商,因此被业内人士称为“世界冰箱的心脏”,其加西贝拉按照年产2000万台小型化节能压缩机计算,每年减少电耗29亿度;节约标煤36万吨;减少CO2排放97万吨。
绿色设计绿色制造绿色回收
三大步骤领衔节能发展
在绿色设计方面,目前长虹已形成一套涉及材料选择、结构设计、易回收设计、模块化设计、绿色包装设计、节能设计等全系统绿色设计关键技术,涵盖产业链上下游及产品生命周期的绿色关键技术保证了长虹在这场节能拉力赛中始终领先。
在绿色制造方面,长虹公司则在清洁生产以及节能工艺上狠下功夫。生产“三废”减量化、环保化、循环化管理与综合利用技术;基于ISO14064标准,开展组织碳足迹核查的清洁生产方式等等。以及研发自动装配、智能调试以及控制技术,优化注塑、焊接等主要耗能工艺;研发高效、智能的节能装备和生产线,实现节能;分析有毒有害物质限(禁)用以及化学品的管理要求,提出工艺参数优化方法,形成成套的少毒无废制造工艺解决方案……无不体现长虹智慧节能,绿色发展实践探索成果。
2010年6月,成立长虹格润再生资源有限公司,主要从事金属废料和碎屑、非金属废料和碎屑、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废旧电路板的回收、加工、处理和销售等。目前已经形成年处置废弃电器电子产品200万台,废旧塑料深加工综合利用2万吨,废旧印制板综合处置1万吨的能力,单点废旧电子产品处置能力位列全国前三,被四川省授予“城市矿产基地”称号。借助长虹传统的渠道优势,长虹格润的绿色回收渠道越来越宽。
能源互联网+家庭能源管理
长虹探索未来绿色发展之路
自2004年以来,长虹就开始关注企业环保责任,经过多年努力,获得国家、行业和社会的认可,2015年获得工信部生态设计试点企业和中国制造2025智能制造试点示范企业。
长虹在节能设计、绿色设计、循环经济领域积极推动技术创新。目前,共申请发明专利83项,已获授权发明专利28项。长虹空调、美菱冰箱、长虹电视……这些高端智能节能家电,均是家电行业的业界明星,更是行业节能标准的引领者。
智慧节能,绿色发展,企业才是主体。“长虹作为四川节能协会会长单位,将围绕长虹在节能研发、节能制造、绿色回收方面构建的节能产业生态圈与绿色发展理念与四川中小企业分享,建立一个具有成本优势的平台,为四川的节能中小企业服务,共同把四川节能产业做大做强”四川省节能协会会长、长虹公司副总经理郭德轩表示。
如今,绿色发展已经成为“十三五”关键词,“企业节能工作绝不仅仅是生产节能产品,更重要的是在研发、制造环节就要有节能减排意识”这与长虹多年来的绿色发展之路不谋而合。
未来,长虹将以家庭能源管理为起点,楼宇能源管理、厂区能源管理等将陆续启动,以长虹能源互联网为方向,逐步在售电、互联网金融、电动汽车EV等方面探索新模式,拓展新产业。
新闻推荐
(上接第1版)32米/秒,是12级台风的速度。这里的风速,是625米/秒。在这个世界先进的高速风洞里,如何支撑模型不受干扰地在“风中”飞起来,成为他们前进道路上的“拦路虎”。...
成都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成都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