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司宣本报记者梅戈飞
刑期在身,却处于高墙之外,对这些社区服刑人员进行依法规范管理,是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一道有力防线。
设置集执法、管理、教育“三位一体”的专业化社区矫正机构;让社区民警、家庭成员等“多双眼睛”,共同查看社区服刑人员的实时动态;出台《社区矫正工作者行为规范及违规处理办法》规范管理……
近年来,为保证社区服刑人员的教育矫正质量,成都市青白江区司法局不断加大社区矫正工作管理创新,扎实推进社区矫正工作规范化建设,基本实现了中心场所完备、教育管理有效,执法活动规范、制度体系完善,平安青白江、法治青白江基础更加牢固。
“三位一体”
完善社区矫正中心规范化建设
照相机、监控摄像头,以及一排排的电脑,让记者对青白江区社区矫正中心的印象深刻。“这些电脑里安装了专门针对矫正人员的8小时在线学习系统,这一系统是我们首创的,能因人而异地确保矫正对象完成相应的学习内容和时间。”成都市青白江区司法局社区矫正帮教安置工作科科长钟卫东介绍了社区矫正中心的部分功能。
该社区矫正中心于2016年1月4日正式投入使用,报到室、教育学习室、检察工作室、监控室、心理咨询室等共同组成了集执法、管理、教育“三位一体”的专业化社区矫正机构,这对规范社区矫正活动,提高社区矫正质量有着显著的作用。“建立社区矫正中心一方面是落实市局的统一部署,另一方面也是帮助我们自己厘清责任边界,从根本上将刑罚执行权和行政权分开,更好地完善社区矫正规范化建设,服务社会稳定有序发展。”钟卫东解释道。“多双眼睛”共同监管社区矫正人员
如何保证对社区矫正人员的日常监管,提高矫正效果?钟卫东告诉记者,区司法局创新方法,让多出的“几双眼睛”,帮助掌握社区服刑人员的实时动态。
据介绍,“几双眼睛”意味着每个社区服刑人员配备的专门矫正小组,由司法所工作人员、社区民警、网格员、家庭成员等组成,“特别是社区服刑人员家属,配合情况明显改善,一改以往的‘帮助\’隐瞒,现在都主动报告服刑人员动态。”钟卫东说,这种优化的矫正小组结构,对社区服刑人员形成了全方位、立体式、全天候的帮教,也让社区服刑人员不再认为社区矫正是“儿戏”,矫正效果显著增强。严格执法提升社区矫正规范化水平
社区服刑人员中,也存在个别试图逃避监管的矫正人员。2015年,青白江区司法局城厢司法所接收了一名社区矫正人员邓某,因犯故意伤害罪被法院判处有期徒刑一年缓刑二年。最初,邓某能遵守矫正纪律,但不到一年,邓某就开始屡次违反社区矫正管理规定,累计受到三次警告处罚。
对此,青白江区司法局根据相关规定,严格执行法定程序,向法院提出了撤销邓某的缓刑建议。今年5月,法院裁定撤销邓某缓刑,决定执行原判有期徒刑一年的刑罚。这一事件在社区服刑人员中引起了强烈反响,为那些试图逃避监管的矫正人员敲响了警钟,也彰显了成都市青白江区司法局在社区矫正工作中严格执法、维护刑罚权威的决心。
对于社区矫正工作者,区司法局也规范管理,建立起以定期检查囊括随机抽查的监督检查模式,并调研出台了《社区矫正工作者行为规范及违规处理办法》。
为保证社区矫正工作者规范管理、严格执法,区司法局还通过公示社区矫正工作流程、执法信息和监督举报;将执法人员行为规范及违规处理办法书面告知社区服刑人员,主动接受社区服刑人员及其亲属和群众的监督;在执法场所配备监控设备等方法,从源头着手,严格做好预防工作,切实提高制度执行力。
新闻推荐
针对市民对交管部门在一些路面设置锥形筒治理机动车乱停乱放产生的疑问,近日,成都市交管局相关负责人对此进行了回应。同时,针对这一举措所产生的争议及法律问题,有专家指出,设置锥形筒来治理乱停...
成都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成都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