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商烧钱大战一直备受盈利之困。近日,跨境电商平台洋码头宣布已于今年9月实现结构性盈利,收入整体覆盖支出。洋码头创始人兼CEO曾碧波表示,洋码头将继续“练内功、破瓶颈”,注重在供应链整合、买手商家赋能以及售后服务等三方面再升级。
跨境电商板块在两年前开始就不断被巨头跑马圈地,阿里巴巴、京东、亚马逊、网易等互联网巨头纷纷争抢市场。拼价格、拼品类、拼物流,跨境电商之间的竞争激烈异常;限时秒杀、返券返利、发红包种种促销手段花样百出。虽然价格战水深火热,但实际上,跨境电商业务大多属于赔本赚吆喝。此次洋码头率先突围实现结构性盈利,成为跨境电商的一个标志性事件。
平台效率、用户体验将是洋码头战略方向
洋码头创始人兼CEO曾碧波近日表示,平台效率和用户体验将是洋码头重点战略方向,同时启动城市下沉战略,加速渗透二三线城市,普惠更多国内消费者。
消费升级大背景下,小到牙刷、牙膏、洗发水,大到床垫、衣服、包包都少不了海外商品,而伴随价格敏感度降低的现象,宣告整个跨境电商行业进入中场阶段。
业内人士分析,洋码头显示出了相比很多自营为主的跨境电商更为明显的优势。不仅没有了入库限制和库存风险,还能提供更丰富多样的商品,“其难点在于平台规则的制定,对入驻商家的把控以及弹性供应链的打造。”
曾碧波认为,高效赋能上游产业,整合多环节资源是中场阶段面临的一大机遇,更是企业对整合行业的担当。“从组织商品进入销售到物流和售后,整个链条都需要行业付出巨大的努力,教育和赋能上游产业链,让他们更懂得中国市场和中国消费者。”
他表示要从三个方面下手,首先要升级供应链体系,加速商品多元化。目前,消费者对于跨境购物已不仅仅局限于传统母婴、美妆、保健三大品类。未来,洋码头还将持续拓展上游供应链体系,并通过大量调研和分析数据,及时了解国内消费动态,挖掘更多海外好商品提供给国内消费者。
曾碧波透露,除洋码头现有的服装、鞋包三大优势品类之外,还将注重在居家、饰品以及运动等方面的类目拓展,“消费者越来越注重生活品质的提升,选择明显愈加多样化,这三个品类在消费趋势上有明显的变化”。截至目前,洋码头每日可供购买的商品数量超过80万件,覆盖83个国家。
“洋码头将打造全球跨境生态链,深度赋能产业上游。”曾碧波表示,去年起,洋码头开启了全球买手培育计划,从认证入驻到成长发展建立了一整条完整的规范体系。他透露,洋码头还将一如既往地为全球买手商家提供选品、清关、营销、服务等全方位的培训和服务,重点扶持资历和口碑较高的买手商家。
而狠抓服务成为洋码头的另一大杀手锏,据了解,洋码头已于近期上线“先行赔付”及“一慢就赔”,着力解决服务保障和物流两大行业痛点。“若是在洋码头成功下单且支付全款的订单,使用贝海国际物流承运且运单号真实有效,从付完全款时起至签收时止,未在服务承诺时效内送达,消费者将享受洋码头赔付的一定金额。”
今年以来,洋码头在上海、南京、成都等重点城市掀起了轰轰烈烈的线下活动“洋物运动”,也受到二三线城市老百姓的热烈追捧。除此之外,为加速二三线城市市场渗透,洋码头还启动了“百城千校成长计划”,成立“百万成长基金”,搭建跨境电商学习交流平台,持续为国家输送专业化、高精尖的跨境电商专业人才。
成都商报记者 胡沛
新闻推荐
线下双11 给爸妈囤点滋补品 买够网生活馆明起特卖滋补品,虫草低至98元/克,燕窝低至14.8元/克
本周六就是一年一度的双11,许多年轻人早已摩拳擦掌、在网上购物车里放满了产品:衣服、化妆品、生鲜水果、美味零食……其实,除了在线上拼网速,线下也有很多巴适的福利活动。比如,从明天开始,成都商报买...
成都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成都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