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金牛区委书记刘玉泉
成都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曾九利
解读金牛区四级规划体系
两轴
人民北路城市发展功能轴
金牛大道天府文化景观轴
两廊
金牛活力绿廊
锦江生态绿廊
一核三城
人北中央商务区
环交大智慧城
国宾高科新城
北部新城
总体发展定位
●规划确立了“科贸金牛·文化北城”的形象定位,凸显“蜀门印象、交子故里,丝路通衢、轨道枢纽,创新高地、科贸之都”的区域形象。
●规划确立了“建设中西部综合实力领先城区”的目标定位,形成了“一个定位、五区支撑”的目标体系。
●规划确立了“现代商贸与商务、科技研发与总部、都市文创与旅游、轨道枢纽与门户”的功能定位,以此更好地发挥中心城区辐射带动作用。
“三步走”战略目标
第一步
到2020年,高标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本建成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国家中心城市“中优提质典范区”,成为引领城北、带动成德绵城市群发展的核心增长极。
第二步
从2020年到2035年,全面建成全域城市化、充分国际化的中西部综合实力领先城区,全面建成国际领先、引领区域发展的全域TOD体系,成为泛欧泛亚有重要影响力的轨道交通国际门户枢纽。
第三步
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全面建设现代化新金牛,走在新时代国家中心城市改革发展前列,成为可持续发展世界城市的高品质高能级生活城区。
金牛区作为成都中心城区之一,在新一轮城市空间规划布局中将迎来怎样的机遇和挑战?城市品质、产业业态如何进一步提升?生态本底优势如何凸显?成都晚报特邀成都市金牛区委书记刘玉泉、成都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曾九利就金牛区四级规划体系进行解读。
构建“两轴两廊、一核三城”城市空间新格局
据金牛区委书记刘玉泉介绍,金牛区统筹把握生产空间、生活空间、生态空间的内在联系,立足资源禀赋,针对现状问题,确立了“轴线引领、廊道带动、极核支撑、组团发展”的规划思路,构建“两轴两廊、一核三城”的城市空间新格局。
两轴:人民北路城市发展功能轴,以展现城市职能和国际形象为目标,突出“南北贯通、亮山见水”,打造南连天府锦城、北接北改区域,高端总部集聚、多元功能复合,带动北改区域和成德绵创新经济带协同发展的城市经济主轴;金牛大道天府文化景观轴,以展示天府文化和城市风貌为目标,突出“文化珠链、公园簇群”,打造体现金牛历史印记、展示川西文化特色、承载天府文化记忆、带动西控区域协同发展的城市人文走廊。通过“两轴引领”,拉开发展骨架。
两廊:在东西方向,打造金牛活力绿廊,形成集生态游憩、文化展示、高科文创、宜居生活为一体的都市山水文化游廊;在南北方向,打造锦江生态绿廊,形成碧水绕城、生机盎然的世界级宜居滨水廊道。通过“两廊带动”,提升城市品质。
一核:人北中央商务区,以火车站综合枢纽扩能改造为契机,突出强化铁路枢纽的极化聚合功能,高端引入现代商贸、现代金融、商务服务等新兴业态,拓展规划站南、站北共6.2平方公里区域,形成“两江环抱、河城共融”的独特产城空间,打造国际领先的TOD“枢纽型商业商务中心”。通过“一核辐射”,提升城市能级。
三城:环交大智慧城,形成全国一流的以双创为特色的“环高校知识经济圈”;国宾高科新城,着力打造职住平衡、产城融合的“新经济产业新区、高品质生活社区”;北部新城,打造形成“以科技服务引领、现代商贸支撑、文体功能驱动的城北副中心”。通过“三城支撑”,提升产业层次。
发展三大示范片区 TOD枢纽型商业商务中心来了
记者获悉,金牛区以极核为支撑,规划重塑引领发展三大示范片区。一是人北中央商务区核心区。以火车站以南3.3平方公里为核心,依托片区独特枢纽优势和轨道资源,通过“做强枢纽、站城一体、缝合城市”的设计策略,打造国际领先的TOD枢纽型商业商务中心。
未来火车北站会变成什么样子?具体如何打造?刘玉泉透露,待火车北站扩能改造工程完成后,片区轨道交通服务水平及覆盖范围均将明显优于火车南站、火车东站等区域。同时,该片区土地资源丰富,在3.82平方公里用地范围内,聚集了约2000亩可改造利用的土地,具备高强度地块复合开发及地下空间成片连通的基础条件。他表示,金牛区委、区政府2015年底启动了人民北路片区地下空间综合利用规划研究工作。此次规划研究范围囊括了火车北站枢纽区、人北中央商务区核心区,西至府河为界,东至北星干线,北至火车北站,南至一环路及以南部分街区,面积约3.3平方公里。通过学习借鉴日本东京等先进地区成熟的TOD开发经验,基于该片区资源条件,叠加地下空间利用质量与需求等要素,对地下空间利用价值进行综合评估,规划形成“一轴三片,连线成网”的地下空间综合利用规划方案。初步方案将规划利用市政道路、广场等公共空间下方建设约13.8万平方米的地下公共空间,并联通周边约100万平方米的物业用地地上地下空间,对地下空间实现整体设计利用,有效整合城市功能,强化竖向联通,扩展城市空间。目前,金牛区正在配合市级相关单位,开展人北核心区城市设计及地下空间规划方案国际招标。“未来将打通人民北路中轴线。在此次规划中,我们还将利用火车北站扩能改造这个有利时机,利用站点上盖,下穿畅通人民路中轴,打破南北空间长期阻隔,打通成都最大断头路。上盖方式已获得成都铁路局初步认可,中铁二院、成都市政院正在开展相关设计工作。”
二是环交大茶花智慧商务区。规划面积为4.27平方公里,依托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公园配套,通过“筑园强心、产业聚能、配套提质”打造以知识经济为主导的智慧商务中心。
三是国宾高科新经济产业集聚区。规划面积为6.87平方公里,依托丰富的科技、文化和土地资源,创新“五个统一”的土地多业主规划建设管理机制,整体打造“产城一体、蜀风雅韵”的中优提质示范片区。
推进中优提质五大重点工程 打造92公里市级绿道
据刘玉泉介绍,除了规划重塑引领发展三大示范片区外,金牛区还精准施策,系统推进中优提质的五大重点工程。
实施TOD轨道交通枢纽工程。依托区内丰富的轨道资源及站点周边较多可利用土地,实施全域范围、站点周边、地上与地下统一规划、综合开发,分级打造人北片区等5个TOD核心圈、欢乐谷等9个TOD重要节点、N个TOD一般站点,形成“5+9+N”的金牛TOD枢纽建设体系。目前已启动人北、茶花、老会展3个TOD核心区建设项目。
实施产业生态圈规划建设工程。围绕现代商贸商务,高水平建设人北、环交大、北部新城“三大主力商圈”;围绕科技服务,高标准打造西部地理信息、中铁轨道交通和国宾高科“三大特色园区”;围绕都市文旅,高品位形成天回古镇、欢乐谷、中医药文化创意“三大文创片区”。
实施非核心功能疏解工程。重点推进棚户区、城中村、老旧院落“三大更新改造”,大力推进荷花池等“五大片区”专业市场、一般制造、仓储物流等低端产业疏解,积极推进“1个机场、4座油库”搬迁,有序推动“三减三增”,优化提升城市品质。
实施三级绿道体系建设工程。以锦城绿道、锦江绿道、熊猫绿道和金牛活力绿廊为引领,规划打造92公里市级绿道、150公里区级绿道和超过500公里社区级绿道,形成串点成线、聚线成环、连环成网的生态网络体系。目前已全面启动毗河生态带等一批区级绿道建设项目。
实施天府文化景观打造工程。结合区域内厚重的文化资源,打造具有金牛特色的25个文化街区和214个文化点位,构建“两廊、八片”文化展示体系。目前已启动欢乐里文旅特色商业街、成都露天音乐公园等一批文化建设项目。“比如成都露天音乐公园项目,总占地面积592亩,总投资4.5亿元,计划建设7个功能区,包括可容纳约4万人观演的主舞台区,多个容纳约4000人的小型观演区等,打造大型聚会、旅游观光、文化演艺的城市露天公园。”
他表示,通过系统实施中优“五年行动计划”和“五大重点工程”,到2021年全面完成70个商品市场疏解提升,26家一般制造业和仓储物流外迁,20个棚户区和城中村改造;规划新增公共绿地4200亩、新增公服设施用地2850亩,人均公共绿地面积由17.56平方米增至21.3平方米,三环路内人口密度由1.79万人/平方公里降至1.36万人/平方公里,推动金牛由传统中心城区向国家中心城市核心功能区转变。
专家访谈
成都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曾九利
转变城市空间结构
据曾九利介绍,规划首先对金牛区资源禀赋与发展面临的问题,进行了全面分析与梳理。从发展优势来说,金牛区内文化资源丰富,从秦开蜀道置金牛,到新中国建立后的“铁半城”,积淀了深厚的文化底蕴;产业基础坚实,依托火车站的便利交通,形成了大市场、大流通、大商贸,曾创造出“西部第一区”的辉煌;生态本底良好,处于城市上风上水方向,区内有天回山、凤凰山、府河、沙河等,山水资源丰富。但是,由于传统圈层式发展和较为粗放的规模化扩张,导致金牛区存在城市功能不强、土地利用效率不高等问题。
曾九利说,结合以上分析,作出了三大判识。从历史发展看,商业贸易是金牛建区立区的核心根基;从现实发展看,科技创新是金牛转型发展的核心动力;从未来发展看,文化生态是金牛兴区强区的核心优势。“所以我们提出了‘科贸金牛·文化北城\’的战略定位,和建设创新驱动先导区、中优提质典范区、绿色文旅新兴区、枢纽经济示范区、幸福和谐首善区的目标体系,并提出转变城市空间结构,重塑金牛经济地理格局,在城市各个系统中全面落实中优战略的要求。”
成都晚报记者 胡科 金牛区供图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陈博曾昌文)1月5日上午,成都市依法治市领导小组办公室、市委宣传部、市司法局联合通报了成都市“十大法治人物(2015-2017)”评选结果。青羊区法院院长谢立新等10人荣获“十大法治人物...
成都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成都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