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公布的数字显示,中国城市人口版图正出现重要变化:北京常住人口近20年首次负增长,上海常住人口减少。与此同时,郑州、西安等多个省会城市的常住人口将突破千万。人口流动的新动向意味着什么?透露出中国城市发展哪些信号?
京沪迎人口拐点
多个省会城市将破千万
不久前公布的数据显示,2017年北京常住人口2170.7万人,比2016年末减少2.2万人,出现近20年来首次负增长。而另一座超大城市上海,2017年常住人口也比2016年减少1.37万。京沪人口同时“瘦身”是近年来首次出现。
与此同时,常住人口“千万级”城市即将增加。被称为“新一线”城市的郑州、西安、杭州等都有望加入人口“千万俱乐部”。根据“西安发布”于2018年底公布的数据,全市户籍人口数量接近1000万。
中国城市人口新变化,是宏观政策导向与个体自觉选择共同作用形成的。
人口迁徙背后是产业转移
“新一线”城市吸引力提升
中央党校教授汪玉凯说,近年来,北京、上海两个超大城市推动“大城市病”治理,收紧落户政策。与此同时,高铁、互联网从实体和虚拟两个维度缩小了城市之间的距离,“新一线”城市迎来了“换道超车”的机会。
人口迁徙的背后是产业的转移。58英才招聘研究院的研究显示,毕业生求职看重的因素中,排名靠前的三个是经济发展快、产业基础好和基础设施配套齐全。在这几方面,“新一线”城市近年来均进步明显。
麦可思研究院的调查指出,2018届毕业生就业首选“新一线”城市比例(37%),超越传统一线城市(31%)。与此同时,麦可思发布的2017届大学生毕业半年后培养质量的跟踪评价显示,2017届本科生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工作的就业满意度分别为76%、74%、71%和70%。而同届本科生在杭州工作的就业满意度为75%,仅次于北京。
新兴产业的崛起,促使“新一线”城市不断加大人才引进力度。从武汉2017年初提出“百万人才留汉计划”,到成都发布“人才新政12条”,从郑州向全球发出“史上最强”招贤令,到西安推出“史上最宽松”户籍政策并实施“海底捞式”落户服务,“抢人大战”愈演愈烈。以杭州、长沙、武汉为例,2017年新增常住人口分别为28万、27.29万、12.67万。
大城市未来将聚焦精细化管理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促进区域协调发展。要增强中心城市辐射带动力,形成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助推力。要推动城镇化发展,抓好已经在城镇就业的农业转移人口的落户工作,督促落实2020年1亿人落户目标,提高大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
专家指出,应对人口流动新变化,要关注随之而来的公共管理新问题。部分城市在降低落户门槛之后,出现投机式落户购房的“户口空挂”,可能导致城市公共资源的设计、配置、使用等方面出现偏差。
“新一线”城市不断增加的人口规模,将给城市精细化治理提出更高要求。汪玉凯表示,从城市空间和结构规划的顶层设计,到养老、医疗、教育甚至垃圾处理等,都需要“像绣花一样精细”,改变过去的粗放式发展,避免简单“摊大饼”。据新华社
新闻推荐
深圳航空、祥鹏航空、海南航空、大新华航空等多家大型航空公司近日纷纷“官宣”,针对国内航班附加燃油费进行调整,自1月5日...
成都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成都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