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跃
1930年,李劼人不满军阀的蛮横统治辞去成都大学教授一职后,开了一家名叫“小雅”的菜馆,其设计的豆豉葱烧鱼就曾是小雅菜馆的名菜之一。这家馆子地处成都的指挥街,李劼人夫妻二人和子女任厨师及招待,其经营的面点和几样地方家常味便菜,都是时令蔬菜配合,不是什么珍稀品,每周更换一次,有三四十种之多,物美价廉,当时成都文化界教育界人士多来此品味。成都大学的教授们及文化界名流每月30日约定在小雅聚会,打平伙,这就是那个年代的AA制。每到此时,总是由李劼人主厨,大伙叫他大师傅。记者濮冠云为之撰联:“虽非调和鼎鼐事,却是当炉文雅人。”
李劼人开菜馆是一种生活所迫,亦是一种宣言,表明在那个时代文人的无奈。“小雅”就是当时成都的文艺沙龙,李劼人毕竟在法国留过学,对西方的那种文明了熟于胸。当时无数的社会名流、贤达、文人、记者、教授乃至于市民汇聚于此,品着川菜,谈论着时事,在封闭落后的内陆成都十分抢眼。
李劼人15岁时父亲就病逝,母亲因腿疾不能行走,家里杂事包括家务、照顾长辈全由他承担,所以李劼人从小就练就了一套烹饪的好手艺。难怪作家沙汀写道:“观摩有术,从选料、持刀、调味以及下锅用铲的分寸火候,均操练甚熟。”蜀中文人大多会吃会做,李劼人不仅善吃善做,还善于总结和比较。他曾留学法国4年又10个月,兼任同学们的厨师长,做熏肉找不到花生壳,竟到外国人家那里去买花生,难怪他后来成为一代文学巨匠的同时还成就为川菜大师。他的经历再次印证了坊间的一种传说:不会吃的人,不善吃的人和吃不出心得的人绝不是一个好人。果然,世间几乎所有名声大噪的文人都是能吃会吃善吃之人,正因为如此,各种美食才得以名满天下。
新闻推荐
成都轨道交通集团 今年开工13个TOD示范站点,陆肖站或打“头阵”
轨道交通,引领一个城市的发展格局。作为全球流行的一种将轨道交通、商业及其他城市功能融合的开发模式,成都正大力发展轨道...
成都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成都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