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成都 今日新都 今日温江 今日双流 今日郫都 今日简阳 今日彭州 今日邛崃 今日崇州 今日金堂 今日大邑 今日蒲江 今日新津 今日都江堰
地方网 > 四川 > 成都市 > 今日成都 > 正文

从垃圾分类培养生活习惯,用环境教育赋能绿色未来 川师附小:做环境教育的先行者 助力公园城市建设

来源:成都商报 2019-12-27 01:18   https://www.yybnet.net/

2019年7月5日,成都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厅发布公告,公开征求《成都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草案)》修改意见建议,这意味着:成都实行“垃圾分类”已经提上议程。尽管条例还未正式出台,但在现实中,成都有一些地方已开始提前“分类”。

引人注目的四色垃圾桶、随处可见的节能环保标志、硕果累累的有机种植蔬菜……走进四川师范大学附属实验学校(下简称“川师附小”),“绿色环保”的印记随处可见,而垃圾分类更是川师附小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作为成都市第一所与企业联合进行垃圾分类的学校,川师附小从2017年开展垃圾回收至今,已累计回收82吨可回收垃圾,实现现金价值75501元。

创特色:

从垃圾分类到环境教育,

环保成为川师附小学生的成长印记

时针拨回到2015年,川师附小制定了“绿色环保校园”三年计划,垃圾分类回收活动成为计划的第一步,也从彼时,川师附小环境教育拉开了帷幕。

和大部分曾经做过垃圾分类的学校一样,川师附小的垃圾分类也是从分类垃圾桶开始。从2016年,学校安装了三色分类垃圾桶,现已升级为四色分类垃圾桶,四川师范大学“狮山绿叶”环境教育项目负责老师汪慧容告诉记者,“现在教室里已经取消设置垃圾桶,每个学生都是到每层楼的四色分类垃圾桶处进行垃圾投递。”

“减塑”主题活动、绿色有机种植、环保创意大赛……为了让孩子们身体力行地践行环保,学校还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环境教育活动。2018年初,学校特意购置了有机堆肥装置,并在校园内开辟了一块贫瘠的土地,尝试有机种植。于是,同学们将午餐后的果核果皮收集起来进行有机堆肥,并种下各种蔬菜。“今年孩子们种的是小白菜,我们计划在放寒假的时候,给班上同学每人发一棵小白菜带回家,尝尝自己劳动的果实。”汪慧容说。

走进川师附小,还会看见不少师生背同款包,据了解,那是同学们原创设计的“狮山环保布袋”。“这些环保布袋正是同学们在‘减塑’主题活动中的作品。”四川师范大学附属实验学校行政常务副校长高涛向记者介绍,今年5月,学校举行了以“环保义卖·布袋行动”为主题的2019年垃圾分类环保爱心义卖活动,为“布袋行动”筹款,由此启动了“减塑”行动。

值得一提的是,川师附小还将项目式学习与环境教育相结合,让同学们参与拓展探究。副校长高涛告诉记者,“这个寒假,我们一二年级的孩子,将和爸爸妈妈做一份家庭能源节约计划,三四年级的孩子调查布袋的使用情况,五六年级的孩子开展社区垃圾分类现状调查。”

从垃圾分类到环境教育,而今,环保已然成为每个川师附小学生的成长印记。

破难题:

把环境教育难题变成机遇,

率先创建垃圾分类校企合作模式

自从安装分类回收垃圾桶后,川师附小师生分类回收垃圾的热情一度高涨。但这样的新鲜感没有持续多久,新的问题就出现了:垃圾分类停留于形式,分好类的垃圾还是被混在一起被运走了!没有专业回收渠道的支撑,成了川师附小环境教育遇到的第一个难题。

彼时,只有部分社区拥有垃圾分类回收公司,那能否将这些环保公司引进学校呢?学校积极探索,最终在成都市范围内首创垃圾分类校企合作模式,与企业共同探究推进垃圾分类的策略和办法。目前,以川师附小为模板整理出的校企合作策略,已经复制到全省近百所学校。

解决学校垃圾分类回收渠道,学生家庭垃圾分类回收又成了一大难题。“很多社区并没有实现分类回收垃圾箱的普及,孩子学到的垃圾分类在家用不上。”副校长高涛告诉记者,为了激发孩子们的积极性,学校将每周二定为“可回收资源投递日”,让孩子将家里的可回收垃圾带到学校投递,并给每个班级建立的环保账户,于是有了川师附小孩子们带着垃圾上学的画面。

如今,每周二的川师附小会显得格外热闹,不仅每个学生会带着垃圾来上学,学校老师也会带着垃圾来上班,每周都不例外。据汪慧容老师介绍,今年川师附小的冬季运动会开幕式正好是星期二,参加节目表演的同学出现在校门口时,却让老师们惊讶了,“几乎每个盛装出席的孩子,手中一如既往地提着可回收垃圾。”汪慧容告诉记者,“我们惊讶于孩子带来的反差,本以为他们会因为运动会忘记可回收垃圾的投递,但孩子们用行动给我们反馈了环境教育的效果。”

曾经有不少人对川师附小“可回收资源投递日”提出质疑:每周那么一小袋垃圾能有多大意义?

在2019“教育影响城市”成都基础教育EPC年度盛典领奖台上,副校长高涛分享了一组数据,“学校从2017年开始进行拉进分类回收以来,已累计回收82吨可回收垃圾,实现现金价值75501元,对应的回收价值相当于少砍伐树1319棵,减少碳排放133吨,节约石油104吨,节约土地289亩。”

副校长高涛谈到,“一个孩子的力量是微不足道的,但是成千上万的孩子的力量是不可估量的。从2016年开始,学校累计有近4000名学生参与了环保行动,4000余名学生的背后,是4000多个城市家庭,假如我们按一个家庭3口人估算,那么,4000多个川师附小学生的背后,影响到的是12000多名成都人。滴水成海,聚沙成塔,勿以善小而不为,这就是我们坚持做好环境教育最朴素的意义。”

谋创新:

率先垃圾分类校本课程,

环境教育体系走在国内前沿

2017年9月,川师附小的六位老师在学校副校长高涛的带领下成立了“狮山绿叶”德育课程组,多次讨论、梳理,拟定了学校“多位一体”的环境教育课程框架,通过课程、活动、校园文化等各种方式渗透环境教育,形成了特色的环境教育课程。

同时,为了更好地指导全校师生落实垃圾分类回收活动,环境教育项目组针对学校实际情况编撰了校本课程——“垃圾分类指导手册”,图文并茂地介绍了垃圾分类的有关知识。并要求学生将手册带回家与父母一起学习,副校长高涛告诉记者,“通过环境教育,我们最终希望让每个川师附小学生能带动一个家庭,让一个家庭带动周边社会,影响更多的力量加入环保行列。”

纸品的回收,塑料的回收,世界各国环保行动……除了自主编撰校本教材外,环境教育项目组每周还会制作一节环境教育视频课,用生动的画面、直观的介绍为全校3000余名学生开展环境教育,并且每周环保视频课都不重复,至今已累计制作100余期。

短短几年时间,川师附小以课程为中心,以项目为载体,以实践为训育,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生态教育课程,也取得了丰硕成果。今年12月,第六届中国教育创新年会在成都举办,川师附小环境教育中心受邀参加,并以“生态银行学校可以这样运营”为题,在创新教育年会中分享经验,深受与会专家一致好评。

除了走出校门,还要走出国门。在2018年川师附小“你好,法国”活动中,作为垃圾分类先行者的川师附小几百名学子也陆续在暑假的夏令营时间游学访问法国,并参观当地垃圾回收处理中心。今年,川师附小“你好,日本”活动大幕已启,未来学校还将组织学生们前往日本,进行中日垃圾分类等文化的对比研究。

环境教育,归根结底是绿色生活习惯的培养。川师附小副校长高涛说,“未来,我们将以创建国际生态学校为目标,打造一所‘零废弃’的川师附小,为建设公园城市助力。”(应鑫)

新闻推荐

青羊警方创作的12分钟微电影悄然走红 “鸡毛蒜皮”巡逻车里的“大事”

微电影《巡逻车》主演,成都苏坡桥派出所教导员潘自臣微电影画面“民生小事,鸡毛蒜皮,但它本身就是百姓的大事”你眼...

成都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成都这个家。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腊梅花开淡墨痕2019-12-26 10:46
评论:( 从垃圾分类培养生活习惯,用环境教育赋能绿色未来 川师附小:做环境教育的先行者 助力公园城市建设)
频道推荐
  • 渠县作家李明春作品《川乡传》 外文版权输出7国
  • 九思:五十岁出道的诗人
  • 达州银行南充支行被评为 南充市“2021年度普惠金融工作先进单位”
  • 集优势,补短板,提升全程机械化率 大竹:向国家级种业大县迈进
  • 达州:优化营商“软环境” 铸造发展“硬实力”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