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节站
黔西站
大方站
近段时间以来,随着成贵高铁的贯通,高铁频频在毕节人的“朋友圈”刷屏,乌蒙山各族人民翘首以盼的“高铁梦”,终于盼来了“梦想照进现实”的日子。
地处乌蒙山腹地的毕节,磅礴的大山“锁”住了对外发展的通道,交通等基础设施的长期滞后,成为制约毕节发展的最大瓶颈。
面对“一无铁路、二无航空、三无水运”的现状,毕节人并没有气馁,而是投入巨大人力、物力、财力,立志改变闭塞交通、打通对外发展通道,呈现出“铁公机”立体交通齐头并进的良好发展局面,交通建设取得了翻天覆地的发展变化。
从杭瑞高速打破毕节境内“零”高速尬尴历史,到夏蓉高速、毕威高速、黔大高速、毕镇高速的相继通车,四通八达的高速公路网,共同构架起了支撑毕节发展的骨架。
截至目前,毕节境内公路总里程达32150公里,全面打通了毕节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除此之外,毕节还充分用好用活国家政策,加快推进铁路、机场建设,努力构建“三位一体”的立体交通运输网络,共同构筑大进大出、畅通无阻的立体交通新局面。
在铁路建设上,目前毕节铁路通车里程413公里。其中,尤其是随着成贵高铁的通车运营,迈入“高铁时代”的毕节,将迎来快速发展的良好契机。
在航空事业发展上,毕节飞雄机场2013年通航以来,已开通20个城市航线,2018年旅客吞吐量达121万人次,为毕节架起了对外开放的“空中走廊”。
毕节立体交通网络的形成,彻底告别了“连峰际天,飞鸟不通”的尴尬历史,让毕节与外面世界的联系不再“山高路远”,为经济社会的持续快速发展,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毕节站
毕节站位于金海湖新区梨树镇,距离七星关城区20多公里,为中型铁路旅客车站,是成贵高铁沿线10多个途经站中(不含成都和贵阳)规模最大的车站。目前,售票厅的自助售(取)票机、候车厅休息座椅、检票机安检设备等设施,已经基本安装到位。
毕节站构思为 “四大支柱,层叠日升”,这取意于毕节社会经济发展的生态绿色农业、旅游商务服务业、传统的煤电烟酒产业和新型工业四大支柱,以及因独特地貌而形成的连绵梯田和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民居建筑。站房整体面积约2万平方米,预计日均发送量15000人。
在交通规划上,毕节站设置有旅游交通车站、公交车站、出租车和社会车辆停车场,多种交通方式的无缝衔接,为旅客出行和换乘提供了便利。
售票厅内,共设有6个人工售票窗口,以及9个自动售票机。出售票厅往右,就可到达进站口,进站口左右各有两个安检通道,过完安检进入候车厅。候车厅分为两层,1号和2号检票口在一层,二层则是3号和4号检票口。毕节站安装使用的,都是目前较为先进的设备,旅客购买电子客票后,刷身份证或手机二维码,即可进站验票乘车。
整个候车厅内最大的亮点,是智慧厕所和粉色的母婴室。据介绍,智慧厕所引导系统,是云贵川区域内首个高铁站建有的,门口的显示大屏上会记录厕所使用的实时数据,让候车室的旅客一眼就能看到厕所里面哪些蹲位正在使用,可避免因如厕人员过于集中而导致的安全事故。
在站前广场,还有巨型浮雕,涵盖了撮太吉、彝族经书、长号、祥云等元素。
毕节站进站
基本站台乘车的旅客:可由车站广场直接进入一层进站集散厅,安检后到达首层候车大厅,检票后直接到达基本站台;
中间站台乘车的旅客:安检后通过楼扶梯进入高架候车大厅,检票后通过跨线天桥进入中间站台。
毕节站出站
在基本站台下车的旅客:从基本站台直接进入出站集散厅,经检票后出站;
在中间站台下车的旅客:经进出站地道到达出站集散厅检票后出站,或者从地下出站通道,检票后到达站前广场地下空间。
大方站
大方站位于大方县东关乡九驿街道七家田社区,距离县城约10公里,距离毕节市区约30公里。西侧可快速连通飞雄机场,南侧可直通杭瑞高速公路,以及连贯毕节中心城区的碧阳大道。
交通方面,大方站集合了公交、长途客运、旅游巴士、出租车、社会交通等多种交通方式,并将它们进行有机连接。在换乘路线上,高铁、公交、客车、出租车、社会车辆等客流,以及周边区域及服务客流,相互之间都可以通过站前广场服务空间、公交枢纽和长途客运中心的综合换乘通道进行换乘,可谓相当方便。
大方站还是成贵高铁站位设置最高的站。大方站构思为“生态坐标,科学发展”,蕴含着共同帮扶、坚强支撑和众志成城的特殊寓意。在设计上,还体现了彝族人民创造的太阳历风格,融入大方特色的彝族元素。
黔西站
黔西站设计灵感来源于黔西县城状如“九狮闹莲”形象,设计构思为“莲生水旺”,提炼风拂荷叶、水若轻浪的意象特征。站房屋顶如四片展开的荷叶,形成灵动大气的立面轮廓;基座由连续的拱券构成,宛若水波起涟,绵延不绝。整体造型既体现了当地特色,又展示了高铁站房的现代特征,二者相互融合,相得益彰。
成贵高铁黔西站位于黔西县莲城街道双桥社区,设2站台6线,为三等站。截至日前,该站点站前广场主体工程已完成,装饰装修正在进行中,站前道路铺油、绿化亮化工程已完成。
交通出行方面,黔西站集合了公交、出租车、社会交通、旅游巴士、长途客运临时停靠等多种交通方式,并将它们进行有机连接。站前广场地下空间部分,主要设置了社会车、出租车和公交车辆的接落客区域,与站房形成零距离的垂直换乘。
广场层作为人行交通,地面一层是社会车、出租车落客和公交车快速停靠地,地下一层为出租车上客、社会停车场、充电专用停车场。各层面均设有两个及以上的出入口,与站外的城市道路相连接,相当便捷。
◎王方雁
新闻推荐
■天府早报记者赵霞冬至已过,成都迎来一年中最寒冷时刻,每年这个时候,各大医院人满为患,尤其以儿童和老年患者居多,今...
成都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成都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