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与生活报记者 白华宇近日,成都白领小李(化名)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成功处理了身体里的肝内胆管结石,不再腹痛的他恢复了往日的活力。而更让人感到不可思议的是,原本漫长的肝内胆管手术康复期,小李仅仅过了两天就状态全满——原来,他也成为了华西医院“经皮+经肝胆道镜手术”的受益者之一,这项新技术大大缩短了胆管结石患者的康复期限。
新技术 缩小创伤康复
30多岁的小李在成都市内的一家传媒公司上班,前不久他出现反复腹痛的症状。经过诊断,小李左侧肝脏的胆管内长满了结石,几乎占据了整个肝脏的四分之一。弥漫在胆管里的结石是导致小李痛苦的罪魁祸首。
“按照以往的方案,面对这种病例需要在右上腹切开一道20厘米左右的窗口进行手术操作。”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肝胆外科四级专家周荣幸告诉记者,这类复杂的结石清除手术,不仅难度大,患者的康复问题也十分麻烦,“如果执行了传统的方案,患者不仅会留下较大的创口,还有可能要经历两个月左右的带管康复期,关键还可能残余结石。”
但幸运的是,周荣幸副教授运用刚刚开展的“经皮+经肝胆道镜手术”为小李解决难题。“我们在患者的腹部仅穿了1~2个5~8mm的小孔,在经皮肾镜设备的辅助下,把病人的结石打碎冲出体外。”在这项技术的帮助下,小李的术后创伤仅有这两个直径几毫米的小孔。而更让人欣喜的是,术后两天小李出院了,没有经历漫长的康复期。“这项技术减少了病人的痛苦,创伤小,康复期短,尤其对这类肝内胆管结石患者有着很好的疗效。”周荣幸说。
有前途 可辅助肿瘤诊疗
周荣幸介绍,小李体验的这种高效的结石清除手术,是华西医院肝胆外科今年9月开始探索实施的新手术模式,目前包括小李在内,已有十余人从中获益。“这种手术虽然刚刚推出,但有着创伤小、康复期短、术后粘连轻、生活质量高的特点,患者可以很快出院,生活饮食也不会受到影响。”
周荣幸说,如今人们的健康需求发生了变化,“老年人的体质较差对手术的操作和术后康复都提出了新的挑战,年轻人也越来越爱美,不希望因为手术留下太大的创伤。即便一些患者术后一段时间病情会复发,经过这种手术也不至于反复留下太大的创口。”
于是,新推行的“经皮+经肝胆道镜手术”成为了这些患者的“及时雨”,不仅让手术效率得到提高,手术的适应人群也更完善。周荣幸介绍,“经皮+经肝胆道镜手术”虽然现阶段主要应对的是胆管狭窄环境下的结石处置,但这个技术仍有发展空间,“以后我们会逐步拓展这种技术的功能范围,今后也能在治疗肝胆肿瘤方面发挥作用。”
新闻推荐
1918年,成都,秋天的黄昏。14岁的巴金,正捧读一份《新青年》杂志,读到一篇介绍世界语的文章,眼前一亮,被世界语创立者“...
成都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成都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