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成都 今日新都 今日温江 今日双流 今日郫都 今日简阳 今日彭州 今日邛崃 今日崇州 今日金堂 今日大邑 今日蒲江 今日新津 今日都江堰
地方网 > 四川 > 成都市 > 今日成都 > 正文

根植创新沃土 为每个生命赋能 青白江区课程改革让学生真学真懂

来源:成都日报 2021-06-09 09:59   https://www.yybnet.net/

惟改革者进,惟创新者强,惟改革创新者胜。

坚持深化教育改革创新,既是我国教育改革发展在实践中的重要经验总结,又是党和国家教育事业发展的根本动力所在,是新时代教育改革发展的必由之路。

课程改革作为立德树人的基础性、战略性工程,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健康成长成才,关系到党的教育方针落实和教育目标实现。回眸青白江区开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这些年,始终牢固树立“以人的发展为中心”的教育思想和办学理念,以高度的政治自觉与文化自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与接班人。

区教育局深刻把握加快推进课程改革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大意义,不忘初心,贴地行走,鼎力革新,从建立、完善校本教研制度到加强中小学学科建设;从提高教师学科能力到细化解读课程标准;从对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有效性的叩问到对课堂道与德的求索;从课堂教学评价范式的研究到学业质量绿色指标体系的构建……课程改革的“乘数效应”越放越大,人民群众的教育获得感越来越强。青白江区走过的这条不断持续提升的课改之路成为对新时代下更高远的历史站位、更宽广的国际视野、更深邃的战略眼光的及时呼应,也是青白江教育人一以贯之不断深入推进教育改革的生动实践。

祥福中学

构建“教育数学”新样态

学校挂牌“四川省张景中教育数学实践基地校”,连年获评“景中教育数学四川创新实验区先进单位”,连续五年参加“中国教育学会教育数学专业委员会学术年会”并作交流发言,获评青白江区课程改革特色项目奖……这些课改成果来自青白江区一所农村学校——祥福中学。2016年起,祥中人把数学课程改革作为学校发展提档升级的突破口,申报了农村初中“教育数学”教学实践特色项目,探索出一条高效学习的新途径。

“一线串通”

兼顾能力与态度

围绕“学习容易的数学和让数学学习更容易”理念,学校以关注学生起点与发展、体现串通与创新为目标,在如何引入正弦、如何串通几何内容上对现有教材进行大胆改革,开发出三弦定理空降初中数学校本教材《重建三角》,将代数和几何融合在一起,形成“一线串通”初等数学的新体系,使抽象的数学变得直观、形象和生动,从而降低了农村学生学习几何数学的难度,增强了学生数学学科发展素养,为后续学习打下良好基础。

降低数学难度的背后是理性思维、科学精神、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为此,学校打造了三个“阵地”:一课、一赛、一社团。“一课”指日常数学课,将全校日常的数学课作为整体实现“教育数学”课程目标的主阵地,追寻“教育数学”的课堂文化;“一赛”指数学竞赛,让学生“爱数学之情,学数学之得,用数学之乐,玩数学之趣”;“一社团”指数学社团,通过生动而又丰富的数学课外探究活动促进传统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学校还进行了成绩评价改革,以“成长记录”的方式对学生的数学学习情况进行过程性评价。“当孩子攻克了最难的数学科目,他的自信心、求知欲和潜能就会得到释放。”学校负责人说。

“和乐课堂”

平衡综合与实践

光有课程改革还不行,要让课程变得血肉丰满必须靠高质量的课堂教学。早在2011年,祥福中学就致力于打造“三、二、四和乐课堂教学模式”。对教师而言,“三角知识”空降初中,革新了传统的教学内容、丰富了解题思路与方法,教师在备课、课堂教学、课后反思方面将更具有创新性、针对性与实效性。于是,围绕学会、会学、乐学,教师在课堂讲授时以简化易学为导向,坚持三角起点、三角串通、三角解题为主线,通过引入新知与教材整合,让学生在听讲过程中去思考、争论,培养积极学习态度和应用能力。在实现知识传授的同时,也让学生注意到数学知识与经济建设、社会发展的关系,树立起“生活化数学”的观念。同时,教师在数学教学中采用多种方法,如设计趣题、随机提问、鼓励探究等,不仅降低了课业负担、提高了质量,也使得农村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到学好数学的意义和价值。

2018年,学校将“教育数学”教改实验成果汇集成《三角法创新实验印记》一书。完整的研究与实践不仅提高了学校数学学科教学的均分与优秀率,而且填补了教育数学思想在农村初中教学的空白,走在了全国前列。在此基础上学校还编写了校本教材与导学案,建立了学生习题资源,形成了完整的科研成果。目前,该书已经申报参评成都市第十七届基础教育优秀教育科研成果奖。

南开为明学校

“为明”新教育带来蝶变

成都南开为明学校创建于2004年,是青白江区一所集小学、初中、高中于一体的十二年一贯制寄宿制民办学校。2020年,中国民办学校优秀校长、四川省名校长何刚赴任南开为明学校,提出了“为民族复兴育才、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的办学思想和治校方略。四川省骨干教师、南充市学科带头人冯义海担任学校执行校长,全面实施精细化管理、精细化育人、精细化服务。新一任管理班子提出“在三到五年内将南开为明建设成为成都乃至四川知名学校”的奋斗目标。与之相配套的是自上而下、破立并举的改革扎实铺开、落地有声。

战略改革

重塑教育体系

在探讨民办教育的发展中,为明人一直在思考:学校赖以生存的优势在哪里?最终答案归结为两个字——质量。依托为明新教育的大背景,南开为明学校在内部管理、教学规范、质量提升、品牌建设等方面进行大胆改革,将小学与初中、初中与高中、高中与大学各学段拉通设计、整体培养,形成为明新课程、为明新课堂、为明大课改、为明高质量四位一体的教育体系。

为明新课程概括为“一体两翼三层四类”,即以国家课程为核心,以基础素质课程、学术类自主课程和社会类自主课程为补充。遵循从体系课程转向谱系课程、从统一课程转向差异课程、从单维课程转向立体课程的基本思路,为明新课程将科学精神与人文思想和谐统一,既注重文化涵养,又重视社会实践。在学校,高尔夫球、游泳、研学、社团选修、特色德育等均被纳入课程管理,其宗旨就是回归教育的核心,唤醒、发现每一位不同潜质的学生,帮助每一位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成长路径,同时也帮助每一位老师实现自我成长和发展。学校打造“学本思维—四度课堂”高效教学模式,把握目标导向—问题引领—任务驱动—合作学习等要素,对课堂结构进行“学科知识线”和“学科能力线”双线设计,围绕核心素养开展教学与评价。

“两课一育”

培养时代新人

在2020年抗击新冠疫情、学校停课不停学的情况下,为明学子显示出“自律”与“成熟”。虽然身在家中面对电脑屏幕学习,但孩子们按照计划坚持学习,并在学习之外解锁了一项项新技能:学习下厨做饭、练习书法绘画、积极锻炼身体……这样懂事的学子不局限于某个年级某个班级,而是南开为明学子共同的特质。这份宝贵特质的养成来自“为明大课改”的日常熏陶。

为明大课改指课程+课堂+德育,简称“两课一育”。学校完善课程课堂改革策略,建立六位一体的学习自我管理系统,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围绕品德发展、身心发展、能力发展、学业发展,强化学生德育品质管理,培养“具有中国灵魂和世界眼光的现代人”。学校坚持四条主线完善思想干预网络,通过“课堂主渠道教育主线”在学科教学活动中渗透思想教育;通过班主任为主力军的“常规德育主线”保证日常规范教育活动的有序开展;通过“学生自我教育主线”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通过“社会辅助教育主线”形成德育活动的社会参与体系。同时利用社团研究、节庆典礼、实践体验、计划反思等方式,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实现师生生命的拔节,也实现了学校教育品牌的华丽蝶变。

姚渡学校

培育新时代的“争渡人”

课堂上,同学们以小组合作形式开展教学。学生借助“导学案”预习教材,聚焦目标和问题,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教师在旁边巡视指导,自主学习的课堂氛围自然形成。这就是姚渡学校正在积极践行的“基于争渡驱动的4+1课堂教学模式”,它神奇地把学生从被动的“要我学”,变成积极主动的“我要学”。

4+1

让高效课堂更加精彩

近年来,学校结合当地“渡口”历史文化特色,以“培育新时代的争渡人”为办学理念,审时度势地创新出竞渡争先、拼搏向上的姚渡新课堂——4+1课堂教学模式。“4”个环节:明确目标、启航准备、互助争渡、总结提升;“1”个角色,教师作为领航员始终贯穿在每个环节中。这种新型的教学模式紧紧牵住传统教育观念的“牛鼻子”,正确处理好“学生主体”与“教师主导”的关系,实现了研训一体与课堂实践的有机结合。教研组发挥集体智慧,深入研读课标、教材、考纲和学生学习现状,围绕课程核心知识,以问题串的形式认真设计各学科导学案。从最初在7—9年级实施小组合作学习课堂改革到目前全校整体推进,4+1课堂教学模式生成了基于问题探究的真学习。

在4+1课堂教学模式上,学校围绕“姚梦致远行、美育渡人生”课程理念,建构起“姚美课程体系”,从道德之美、健康之美、科学之美、人文之美、艺术之美、劳动之美六方面,帮助学生从小树立远大理想,自强不息、积极向上、渡之远行,实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美好人生梦。学校成立了课程领导小组,负责对教师开发的校本课程进行审议与指导。同时完善课程常规管理制度,以及特色课程成果的激励制度,保证学校课程建设项目的有序进行。“姚美课程体系”既是学校特色发展的抓手,更是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阵地。

特色课

让中医药文化得以传承

创作中医打油诗、制作中医药养生汤、自制蒲公英香囊……你能想到这是一群中小学生在一年里学到的技能吗?2018年,姚渡学校与区卫健局共同推进中医药文化进校园工作,成为青白江区唯一中医药文化进校园试点单位。

学校开辟了四余亩中草药种植基地,品种将近二十种。专门成立了中医药文化馆,里面陈列着大量的实物及模型。最初根据各年级学生的接受能力和兴趣特点分别开设了“中医药的故事”“诗词及成语中的中医”“中医药文化”等主题课程。学生从图文并茂的故事开始,从小课题、小项目出发,踏上一段蕴含中国哲学思想的药香之旅。如今,学校采用中医院专家进校授课与本校教师辅助授课的方式,指导学生开展中医实践和探究。学校还将中医药文化融入学科教学:体育课学习“八段锦”、美术课画出蒲公英的成长过程、劳动课上为药苗除草浇水等等。

目前,学校已自主开发《中医探秘之旅》对外开放课程。以感悟文化、活动体验以及深度参与为主,按照中医寻源、寻根、寻术、寻效以及寻友五个内容进行。“通过几年的尝试,我们深刻感悟到中医药文化不仅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其实也是打开孩子们的心灵、让孩子们增强文化自信的金钥匙。”学校负责人说。

陈茵/文 图片由学校提供

新闻推荐

通甲优博联合创始人、首席技术官龙学军:AI落地交通出行 给高速公路装上“智慧大脑”

通甲优博联合创始人、首席技术官龙学军:通甲优博联合创始人、首席技术官龙学军。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熊英英...

成都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成都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成都公交月票简史2021-06-07 00:55
猜你喜欢:
□高考热新闻2021-06-09 10:05
评论:(根植创新沃土 为每个生命赋能 青白江区课程改革让学生真学真懂)
频道推荐
  • 渠县作家李明春作品《川乡传》 外文版权输出7国
  • 九思:五十岁出道的诗人
  • 达州银行南充支行被评为 南充市“2021年度普惠金融工作先进单位”
  • 集优势,补短板,提升全程机械化率 大竹:向国家级种业大县迈进
  • 达州:优化营商“软环境” 铸造发展“硬实力”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