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机构作为特殊的公共服务机构,突发疾病和意外伤害的发生率相对偏高,近年来国内也发生多起养老机构内老人猝死事件。为有效化解全县养老机构急救水平不高、急救人员知识欠缺的瓶颈,郫县民政局社会救助福利中心联合郫县人民医院于3月10日在唐昌区域性养老服务培训中心开展了为期两天的“2016年郫县养老机构急救员培训”。
本次培训涵盖心肺复苏、噎食抢救、创伤救护、常见急症、逃生避险以及其他一些突发情况下的紧急救助。通过培训有效提升了养老院护理人员的救护水平,进一步防范养老院老人突发重病或遇到意外伤害后因缺乏应急救护导致的死亡。新民场中心敬老院安全员袁青琼表示:“参加了这次培训,今后遇到老人心肺问题、噎食等情况时知道如何判断,第一时间采取措施等待专业救护人员的到来,希望今后能多参与这样的培训”。
李长根 本报记者 阳敏 文/图
相关新闻
郫县打造帮扶救助三级响应机制
2016年3月16日,市民政局副局长刘永昌、市民政局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促进处副处长向竞、市慈善总会秘书长荣道清到郫县调研福利与慈善工作。郫县社会救助中心作为社工机构参与慈善救助工作的点位,向刘永昌一行介绍了社会组织在慈善工作中的介入方式与参与方法。
郫县社会救助中心是由党政主导、专业社工机构运营的慈善救助平台,采用社工专业的助人自助方法来补充体制内对县域困难群众进行的慈善救助,目的是发动社会力量参与到社会救助工作中来,最大化整合体制内外的救助资源,形成郫县的大慈善氛围。在困难群众帮扶救助工作原有的村(社区)申请——镇走访核实——县资金救助的体系基础上,目前中心正在试运行帮扶救助三级响应机制,即在村(社区)配置基层协理员建立对困难群众的发现机制、在镇级层面设置关爱站建立对困难群众的评估机制以及在县级层面建立对困难群众的部门协作救助机制、回访机制以及对镇村两级的督导机制。 刘永昌一行对郫县社会救助中心在社会力量参与慈善救助领域方面的探索工作表示欣赏与支持,同时也认为公益慈善组织要认真研究救助项目,为有爱心奉献意向的社会群体搭建便利的平台,扩大慈善救助覆盖面。本报记者 阳敏
新闻推荐
在鲁莉的记忆里,农闲的时候,妈妈总是和左邻右舍的阿姨们约到房子后面的竹林里刺绣,大家一边闲聊,一边绣出色彩斑斓的枕套、床单、被套。小鲁莉喜欢这样的氛围,她帮着妈妈递针线、剪刀,搬凳子椅子,乐此不...
郫都区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郫都区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