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成都 今日新都 今日温江 今日双流 今日郫都 今日简阳 今日彭州 今日邛崃 今日崇州 今日金堂 今日大邑 今日蒲江 今日新津 今日都江堰
地方网 > 四川 > 成都市 > 今日邛崃 > 正文

老成都的新春记忆(下)

来源:成都日报 2022-02-22 02:22   https://www.yybnet.net/

耍火龙

习永君/文 黄金国/图

杀年猪

城里人讲究杀“过年鸡”,而在农村,则讲究“杀年猪”。“杀年猪”是年节文化的高潮,洋溢着浓厚的节日气氛。农民在田间地里辛苦了一年,年终时用一头肥壮的猪作为丰收的象征,对年的期盼之情可谓一览无遗。“杀年猪”很有讲究,年关前夕,多选定吉日杀年猪。一般逢亥日、亥时以及俗称为“不顺日”的“八”“六”都不杀猪。

杀完年猪后,将猪头正对堂屋门摆放,有的在猪头前还要供上酒饭,请祖先享用,然后再开膛破肚,将猪肉分割成若干块。与之相关的一系列年猪肉的制作程序与工艺,以及各块猪肉的具体名称也有显著的民俗特征。

在成都偏远山区,杀完年猪,主人家要招呼乡亲吃“杀猪饭”。杀猪饭有十几道菜。一般“头刀菜”是血旺。柴火煮出来的血旺又滑又嫩,再放上大头菜、炒黄豆,浇上红油海椒,撒上花椒面、葱花、芫荽,一大盆血旺端上桌,麻辣鲜香,勾人胃口;还有爆炒腰花、凉拌猪肚、大葱炒猪肝、肥肠烧萝卜、芹菜肉丝……必不可少的主打菜自然是回锅肉。香喷喷的饭菜摆上桌,热闹的气氛就达到了高潮。

放鞭炮

除夕是过年的高潮。据黄尚军教授讲,旧时成都,除夕晚上忌串门、忌口吹火。父母事前还会叮嘱孩子,不要乱说话。一般外人不能到别人家过年,但万一因事有客人来了,怎么办呢?那么,家里就要“出去”一个人。此外,当天还有“封印口”、关门、封井口等奇特的年俗。

除夕夜,城乡各地都会放鞭炮,各街灯烛辉煌,爆竹声声。就像中野孤山描述的那样:“大街小巷都会放个通宵达旦,爆竹声吵得人几乎无法入睡。正月初一,去街上逛了一圈,看到燃放过的爆竹到处都是,狼藉一片。正月初一这天,家家关门闭户,街上行人稀少,唯有茶馆与往常一样茶客盈门……千家万户都张贴用正楷毛笔字写的大红对联。”

对于一百年前成都市区正月初一上演的这出“街上行人稀少”的“空城计”,至今仍在上演。自秦汉以来,成都就是一座移民城市,至明清以后,成都的城市人口经历了多次大融合。改革开放以来,移民化程度更高。因此,每年正月初一,成都市区上演的“空城计”,乃是一场温暖的“空城计”。它意味着这个城市的游子像倦鸟一样各自回家过年了。当这些游子过完年后再次回到成都,又给这座城市带来新的活力。

拜年

正月初一,拜年自然是少不了的,但多行之于家庭间,家庭内举行团拜,若是至亲或自己的上司,初一也可以去,对普通朋友,则多在初二才开始。

陈慧权的《成都的节令风俗》中说,正月初一,旧时的成都人“多游武侯祠、望江楼、丁公祠三处,其中尤以武侯祠游人最盛,迷信者言南方丙丁火,出行大吉大利,实则有其最大的意义,便是蜀人不忘汉,而追念武侯昭烈北帝王之遗志。”

在成都的远郊邛崃等地,直至今天仍然保持着正月初一给祖先上坟的习俗。大年初一上坟,跟清明节祭祖是有差异的,更确切一点的说法是“请祖先一起过年”,寓意在一年一度最喜庆的节日,不忘祖先之恩,共度新春佳节。因此,有些地区又称大年初一上坟为“拜祖先”,而清明节扫墓才称为“上坟”。这一年俗在全国汉族居住的地区都有流传,但在四川、贵州、云南等地比较集中。

春节游园

那时虽然没有高清电视、没有璀璨霓虹、没有大型烟火,但老成都人春节期间的娱乐活动依然花样无穷,从正月初一到正月十五,几乎天天都有耍的、看的、听的、好吃的。

这些娱乐活动有:翻马架子,用皮筋或绳子翻出不同的花样;在成都民俗公园看川剧表演,泡上一杯花茶,坐在那里一看就是一个下午;看斗鸡比赛;如果觉得看斗鸡比赛不过瘾,自己还可以耍“斗鸡”,斗鸡游戏是很多成都人关于冬天的游戏回忆;划甘蔗,用卖甘蔗的刀来划甘蔗,一刀划下去,划有多长,就是本人的战利品。划甘蔗是早些年成都人过年的普遍耍法;扯响簧,逢年过节,老成都的男孩子都爱扯响簧,扯得好的可以耍很多花样,诸如抛挂、抛天挂、地转转、弹棉花、放地老鼠等,引得游人驻足围观;看舞狮表演;踢毽子;滚铁环;逛庙会;去武侯祠拜忠义、祈吉祥、游喜神方;去青羊宫看灯会等,可谓五花八门、应有尽有。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文化生活。这些老成都丰富多彩的节日游戏和娱乐项目,大多已经消失,只有少数仍保留至今,如看灯会、逛庙会、观舞狮表演等。值得欣慰的是,杜甫草堂博物馆重新恢复了正月初七“人日游草堂”,祭拜诗圣杜甫活动。“人日游草堂”可谓历史悠久,自宋代以来,杜甫草堂每年都会迎来全国各地大量文人墨客,祭拜诗圣杜甫。时至清代,诗人、书法家何绍基特地于“人日”这天行至杜甫草堂向诗圣祭拜,并题“锦水春风公占却,草堂人日我归来”对联一副,由此开启了成都“人日游草堂”的风俗传统。

闹元宵

正月十五过大年,又称“元宵节”,晚间吃汤圆,又叫“闹元宵”。过去帝制时代,元宵节是最热闹的,所谓金吾不禁,皇宫内院都可以去游玩。所谓火树银花,皆赞叹元宵灯火的辉煌。旧时成都,玩龙灯、烧火龙是这一天最激动人心的狂欢,人们可以见到各式各样的龙,如:火龙、水龙、板凳龙、菜龙等。龙灯有好几种,一、不能烧的龙灯,仅具表演性质,如彩龙、狮子灯、马马灯、采莲灯之类,又叫“花灯”;二、正式烧的龙灯,用竹扎成龙形,有头、尾。烧龙灯的原料有:爆竹、滴滴精、地旋子、神箭、欢喜弹、铁花等。烧龙灯一般在城外或乡下,成都市内是禁止的。烧龙灯的场面非常壮观,象征一年的瘟疫、不祥都统统去掉,以崭新的风貌迎接新的一年。看完龙灯,人们会借此海吃一顿,叫“吃龙肉”。大年夜,送年之时,要烧纸钱,敬祖宗。

拉保保

从腊月廿三“小年祭灶”,到正月十五“元宵节”玩龙灯、烧火龙,成都人的年,历时近一个月,仿佛就这样结束了。但在三星堆古蜀文明发祥地——广汉,年仍在继续。对于广汉人,从大年三十到正月初一,从正月初一到正月十五,仿佛都在秘密地积蓄着欢乐的能量,酝酿着一个更加盛大的节日,那就是正月十六拉保保。在广汉人眼里,无论“小年祭灶”,还是“闹元宵”,都不足以释放他们全部的激情,他们要把年过得刻骨铭心,要把年的热闹和喜庆,在正月十六这一天推向高潮……应该说,正月十六拉保保是川西平原年俗文化的一道亮丽风景。

世事如白云苍狗。古老的中国年节文化展示了一种向内的向心力和凝聚力!与家人团聚乃是中国年节文化的最大动因。在古老年俗的天空下,让我们祝福历经疫情磨难的成都!祝福又一个农历的新年!

新闻推荐

“枫桥”花开千年古驿

2022年度平安邛崃建设工作推进会现场▲参会代表实地观摩社会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中心本报全媒体记者曾昌文文/图201...

邛崃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邛崃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评论:(老成都的新春记忆(下))
频道推荐
  • 渠县作家李明春作品《川乡传》 外文版权输出7国
  • 九思:五十岁出道的诗人
  • 达州银行南充支行被评为 南充市“2021年度普惠金融工作先进单位”
  • 集优势,补短板,提升全程机械化率 大竹:向国家级种业大县迈进
  • 达州:优化营商“软环境” 铸造发展“硬实力”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