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程振华
“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粥,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这首童谣唱的是从前腊月的大满贯。转眼又近2018年年关,我对年关的亲切回忆,当数过年的那种热闹氛围。
翻检记忆中最有意义的“年味”,当属1980年年关。那一年年底,生产队里要通电了,一切显得那样激情高涨且井然有序。时任生产队队长的父亲发动男女劳力拖着板车去公社里拉电线杆及架设器材,体力弱的人们在竖杆队的指挥下目测埋杆点、挖坑、埋设背线,父亲自己则约上身强体壮的男劳力分组将电线杆抬到埋设点。
清楚地记得腊月二十那天,户外所有的裸铝线及分户需要的公共线路都架设完成了,剩下的是分接到各家各户,大队里经过培训的电工自然忙碌了起来。大哥是队里屈指可数的初中毕业生,电工点名要哥哥帮忙,不出三日,哥哥成了电工的得力助手。
腊月二十四是农历小年,它虽不及大年夜的隆重和热闹,但庄户人家是比较看重的。哥哥是在掌灯时分才跨进家门的,父亲没有埋怨,疼爱地问哥哥累不累,然后祭祖,关门吃小年夜饭。姐姐比哥哥小四岁,懂事地打来热水让哥哥洗手洗脸,我和弟弟乐滋滋地围住哥哥。哥哥连忙从衣袋里掏出爆米花、山薯条等稀罕零食放在桌上。父亲问哥哥这些是从哪来的,哥哥怯怯地说是走线的八户人家塞给自己的。父亲这才释然,分出一半给我们,另一半则储藏了起来……
年三十那天,哥哥早早地出了门,直到吃年夜饭前才兴冲冲地赶到家,二话没说,拉动了家中所有的拉线开关。瞬间,强烈的灯光从灯泡中照射出来,照亮了家中每一个角落。
我兴奋得不知如何形容,激动地跑遍了每一间屋子。随即,左邻右舍们也相继拉亮了电灯,一同被照亮的,不仅是山冲人家,还有全山冲人的心……哥哥掏出更多的零食来,我们没有像上次那样迫不及待地开吃,因为大年夜,父母亲是允许我们吃一些鱼肉的。待到吃年夜饭时,灯光的亮度虽弱了一些,但怎么也比煤油灯亮出百倍千倍……
父亲对哥哥说:“我出个谜语,你不用猜,他们中谁先猜出来,就奖励五分钱。”我们都跃跃欲试,竖起耳朵听着:“屋里有根藤,藤上结着瓜,一到太阳落,瓜里开红花。”我们姐弟三人都说是“电”。母亲没有说什么,指了指头顶的电灯。那一刻,我们心头的失落与遗憾是可想而知的,但亮堂堂的灯光很快便将那份失落消融在除夕的喜庆里。吃过年夜饭,哥哥征求得到父亲的同意,去大队部陪同电工看守超负荷工作的变压器,我们则继续着童谣的最后两句:“三十晚上熬一宿,初一初二满村走”。
如今,池州复建30年了,随着老百姓钱袋子逐渐饱满,小洋楼替代了砖瓦结构的土坯房,村村通水泥路直抵家家户户门前。各类用电产品先后走进了千家万户,极大程度地丰富了人们的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人们与电之间早就达到了“不可一日没有”的亲密度。若再提起那则谜语,参与首次“亮化”的哥哥,他的感触会比我们更深刻。
有人说:腊月是一首歌,一首百唱不厌的歌。又有人说:腊月里的笑容,是最美的花朵。亲情、爱情无法替代,痛心的是通电后的第二年五月,父亲因患脑溢血没有得到及时救治撒手西去了。
过年的习俗不会抛弃,但年味在渐行渐淡,不变的是真情、真心、真爱,因而,我对早逝亲人的怀念愈加深重。腊月的天空洋溢着欢乐,活在这珍贵的人间,我的心海趋向了平静……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邓柱)12月28日,市委邀请市各民主党派、工商联主要负责人和无党派代表人士召开民主协商会,通报协商市四届人大二...
池州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池州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