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姜蕊
临近岁末,辛苦奔波了一年,农民工兄弟是否按期拿到了自己的工钱?他们在工作中是否遭遇过或合法权益正在受到侵害的窘境?连日来,记者陆续采访了三名不同区域、不同职业的农民工,倾听他们的岁末心声。
章俊:入职时签订合同,工资按时发放
家住郊区铜山镇的章俊就职于池州市某企业。入职5年多的他,事业顺利、生活幸福。“我之所以选择这里,一来因为离家近,二是因为对从事的工作满意,最重要的是企业正规,我们员工权益有保障。”章俊告诉记者,早在他入职前,就详细了解了企业的情况,在正式入职时,他与企业签订了书面劳动合同,约定了工资、保险以及福利待遇等。“工作这几年来,每月工资都会按时发放,从未有过拖欠工资的情况,并且按时续签合同。”章俊说,一旦发生权益受侵害,他会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
老孙:合同未签,权益能否得到保障?
老孙家住西湖镇柴塘村,2011年,他在市里找了一份保洁工作,虽然每天需要来回奔波,但身体硬朗的老孙还算能应付得来,并且一干就干了八年。“我主要负责路面清洁,随时清扫、随时倾倒。”老孙介绍说,这些年来,每个月的工资都按时发放,不过最近,他和同事们有些忧虑了。“我负责的区域原先由一家物业公司运营管理,今年年初,换由另一家公司承包,虽然工作还是照旧,但到目前,对方都没有同我们签订合同。”老孙和同事们担心,对方会不会突然辞退了他们,更重要的是没有签订劳动合同,怕权益没有保障。
阿武:曾经“受伤”,更懂保护自己
去年,芜湖的农民工阿武与几位老乡来到铜陵从事绿化劳务工作。面对9万多元的工钱无法兑现的事实,阿武既委屈又愤怒。好在法律援助的帮助,最终他拿到了自己的辛苦钱。
“我目前还在铜陵工作,吃一堑长一智,这次工作前我与对方签订了书面劳动合同。”日前,阿武接受采访时这样说,他虽然曾经“受过伤”,但这并没有打消他工作热情。“只要我在正规的企业工作、签订劳动合同,踏踏实实工作,我相信日子会越过越好的。”阿武说。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石泽丰)面对复杂严峻的外贸形势,池州市坚持问题导向分类分户指导,通过政策支持、优化结构、培育新业态等多措并举...
池州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池州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