芳草绿江南,春来杏花香。3月9日,第四届杏花村文化旅游节开幕式暨春耕大典在池州市杏花村文化旅游区神农台拉开序幕。
欢乐杏花村,人勤春早的风景
阳春三月,池州市杏花村文化旅游区迎来了最美赏花时节:杏花、梅花、樱花、桃花、油菜花……竞相绽放、繁花似锦、争奇斗艳!
杏花村文化旅游节也适时登场。今年,杏花节从3月9日启动,持续至3月31日,为期22天,分为“春耕、春闹、春诵”三个篇章,6项特色活动加4项氛围活动。春耕:3月9日至3月15日,在“击鼓开春”之后,以“祭神农氏”为主题的春耕大典,犁田打耙、鱼鹰捕鱼、农事体验等民俗文化展演是杏花节每年的保留节目,今年还增加了植树造林公益活动;春闹:3月16日至3月22日,首届花朝祈福大会,古装健步走,乡村趣味运动会等;春诵:3月23日至3月31日,中小学生“吟诵杏花村”国学经典诵读、知识竞赛等,为杏花节活动收官。
人勤春来早,已从民谚变成乡愁;犁田打耙、捕鱼捞虾,在城市化大潮中成为遥远的记忆。春到江南,杏花文化旅游节构建的就是对这些传统的回放和意境的呈现,穿插其中的“民俗杏花村”文化展演活动,定期开展鱼鹰捕鱼、农事体验等;“春闹杏花村”游客游园赏花活动,“研学杏花村”学生春游活动,“杏花丽人”健身、赏花活动、“杏好有你”青春毅行活动和“走进杏花村”拓展游园活动等,既保留传统,也与时代同频,让杏花节更显丰富多彩。
诗意杏花村,风景背后的文化加持
“大唐春雨润池州,催动诗情千古流。十里沧桑酒何在?杏花依旧闹枝头。”当代诗人张华的感触,道出杏花村的魅力所在。自2016年开始,杏花村文化旅游节已经连续成功举办四届,吸引了超过30万人次的游客参与。
诗人有才情,池州有诗意。杜牧任职池州的两年多时间里,踏遍了这里的名山大川,留下了几十首诗歌,《清明》便是其中之一。古杏花村自有唐以来,几度兴废。盛时酒肆芬芳、农庄恬静,至清代,杏花村已形成了一片方圆十余里古色古香、景色如画、蜚声四海的名胜之所。最著名的有十二景:可观平天春涨、三台夕照;可揽白浦荷风、西湘烟雨;可踏茶田麦浪、栖云松月;可拜昭明书院、铁佛禅林;可品桑柘丹枫、梅洲晓雪;可醉黄公酒垆、杜坞渔歌。清康熙年间杏花村人郎遂,历时11载编撰了《杏花村志》十二卷,是全国唯一入选《四库全书》的村志,使杏花村名垂千古。
作为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2012年3月,池州市启动杏花村文化旅游区建设,重现“一河秋浦水、十里杏花村”的优美自然风光。杏花村文化旅游区以史载杏花村旧址为基础,规划建设面积35平方千米,空间布局为“一路二水三区”。“一路”是指318国道旅游休闲产业发展带;“二水”为秋浦河原生态湿地休闲带、十里杏花溪田园游憩带;“三区”即民俗体验区、田园观光区、山水度假区。到目前,杏花村文化旅游区建设,累计投入资金8.8亿元,杏花村文化旅游节也应运而生。
2015年10月,杏花村民俗体验区对外正式运营,已累计接待游客285万人次,旅游收入突破4亿元。如今,杏花村文化旅游区品牌知名度明显提升,相继被列入国家级农业科技示范区核心区、全国优选旅游项目、省级重点扶持文化产业示范园区等,成功创建了国家级水利风景区、省级湿地公园、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省级研学基地、省级影视拍摄基地等品牌。
远景杏花村,留住乡愁再现诗意
“岭上杏花红万朵,圩边杨柳绿千丝。”
近年来,杏花村文化旅游区始终贯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围绕“中国最具活力的文化旅游业态”和“中国最有价值的文化旅游品牌”两大品牌目标,坚持 “生态为根、文化为魂、旅游为体”的发展思路,建设集生态文化休闲、民俗文化体验、市井文化消费于一体的国家5A级景区和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全面建成“一河秋浦水,十里杏花村,百家香酒肆,千载诗人地”的经典田园风景区。到目前,累计栽种各种花草苗木140万余株,绿化面积60余万平方米,景区框架初步形成,开放20处重要景点景观。同时,发展动力持续增强,在谈招商项目共30多个,已签约项目11个,协议引进资金102.5亿元。在建项目4个,实际投入4.5亿元。其中,梅洲晓雪项目、唐茶村落项目部分业态已投入运营;明清韵事、乡村休闲运动公园项目正开工建设;新签约的诗意田园小镇及智慧康疗小镇项目正在规划实施中。
根据全域化旅游要求,杏花村文化旅游区组织修编杏花村总体规划,编制实施杏花村生态激励规划,为景区项目建设特别是落户项目建设提供了基础性支撑和科学指导。围绕“旅游+”做文章,强化文旅融合、农旅结合、体旅结合等,积极创建国家和省级“健康小镇”,重点实施智慧康疗小镇、诗意田园小镇等项目,并成功列入省级首批健康小镇创建单位;推进大健康养老与旅游的产业结合,构建起旅游区全景、全业、全时、全民的全域旅游产业体系;围绕山水文化内涵,培育以杜牧和李白为代表的盛唐诗酒文化、神农氏等为代表的山水农耕文化、杏花村为代表的江南村落文化、傩戏和贵池民歌等为代表的传统民俗文化,依托山水资源优势,举办杏花村文化旅游节、龙舟嘉年华等多项文化活动,留住更多游客、促进旅游消费。
目前,杏花村文化旅游区秉持全域旅游、大健康和科技农业的发展定位,努力打好“杏花”“文化”“农村”三张牌,力争今年游客接待量达18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1.8亿元。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刘晓丹)3月15日,全市教育体育改革发展工作推进会召开,会议通报了池州市去年教育体育改革发展情况,并对今年重点工...
池州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池州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