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之昌
春天有多远,心中的杏花就有多远。秋浦河的水,葳蕤的野草,让我的目光无处停放,小桥流水人家,这就是杏花村,心仪很久的池州杏花村。
我们一群人登上了杏花岭,在数千亩杏花林中徘徊。一排排杏树随风摇曳,我们中间不知谁说:“你看这杏树还有人认领呢!”我们急忙围了上去,许多杏树上有写着认领人姓名的牌子,这中间有个人认领的,也有机关单位认领的,认领期均为五年。可以看出人们热爱自己的美丽家园,热爱家乡的杏花。
杏花在初春开放,花初开时粉白,渐渐转为白色,淡淡清香,疏淡、清美。它不如桃花艳丽,花期短,常常令赏花之人怅然若失。人到中年的我,对于杏花有一种深深眷念之情,在月季园中,我经常看到一大群少女在月季花旁边拍照,一张张青春靓丽的脸被月季花映红,青春张扬。我不禁想起唐朝罗隐的诗句:“暖气潜催次第春,梅花已谢杏花新。半开半落闲园里,何异荣枯世上人?”
我遥想:在花红柳绿、莺飞草长的三月,这里十里杏花怒放,春风骀荡,蜂蝶追逐,时任池州刺史的诗人杜牧,在花丛中与好友畅饮,美丽花瓣柔弱无力落下,随风飘入旖旎的秋浦河,此时诗人也有些微醉,搀扶着好友的手,踉踉跄跄走向路旁放牛的牧童,问道:“小童,可知道杏花村在哪?”牧童随手一指,远处烟雨缥缈,酒旗招展。在杏花村草舍里,诗人杜牧奋笔写下流芳千古的《清明》诗,“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在时间之河里,杜牧已驾舟杳然,但《清明》诗还在,杏花村也在。我仿佛被杏花的气息熏陶,虽然杏花已开过,但我仿佛已成为一株摇曳在唐诗里的植物,又绿又轻,又透明又柔软,颤抖抖地在风中飘荡,与杏花村为邻。我还在回味“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的美好意境。
近年,池州复建了杏花村,打造“一河秋浦水、十里杏花村、百家香酒肆、千载诗人地”景观,重现八大美景:杏花诗林、杏花酒肆、杏花农庄、杏花烟溪、杏花渔港、杏花茶坊、杏花木屋、杏花草市。一座江南的诗城,在花海和诗意中沉醉,本土傩文化、徽文化融入其中,黄梅戏、青阳腔、傩戏给复建后的杏花村带来视听享受。那朵在唐诗中绽放了千年的杏花,在池州秀丽的山山水水间展现灵动的妖娆身姿。一首诗,一朵花,靓丽了一座城,一个村。
春天,我好喜欢来到池州,看秋浦河水波潋滟,看照水的杏花,在春风里婆娑盛开。
新闻推荐
贵池区城关小学609班汪晨菲指导老师:王美苹“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唐代诗人...
池州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池州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