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通讯员 完白
石台作为全省9个深度贫困县之一,也是皖南片唯一一个国家级贫困县。针对特殊县情,县委县政府在实施脱贫攻坚的过程中,坚持把残疾人脱贫攻坚作为一项重要内容,在全力保障残疾人基本生活的基础上,依托各种扶贫政策,着力解决残疾人教育、就业、保障、康复等方面问题,让残疾人在“脱贫奔康”路上不掉队。
加强培训,拓展视野,增强残疾人就业能力
石台县现有持证残疾人5179人,其中,视力残疾人499人、听力残疾人539人、言语残疾人156人、肢体残疾人2363人、智力残疾人452人、精神残疾人518人、多重残疾人652人。一、二级重度残疾人2977人,三、四级残疾人2142人。建档立卡贫困残疾人2538人。由于身体的缺陷,这一群体多数没有受到良好的教育,社会经验少,视野窄,且有严重的自卑心理,缺少自食其力、自强不息的信心。为了让残疾人“脱贫奔康”,首先必须提高他们的文化素质,让其产生主动脱贫的意识。为此,县残联牵头,联合民政、教育、扶贫、妇联、团委等部门,将全县残疾人按辖区分成不同的知识层面,利用“党员活动中心”“新时代传习所”“农家书屋”“康复中心”“广场电影”等地点,就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进行宣传和辅导。其次是针对不同对象,因人施教。将不同类型的残疾人组织起来,结合他们的专长,分别开展农业科技、家庭养殖、盆景制作、书画培训、艺术剪纸、服装设计、电商等残疾人力所能及的业务培训。几年来,全县所有的残疾人中,掌握一技之长的占到半数以上。其中七都镇七井山农民王超,一家四口人有三人残疾,通过农科培训后种植高山蔬菜,年收入达到10万元。丁香镇手臂残疾的农民鲁佳,在培训班学习后,创办了拥有20余名工人的服装厂,年利润60多万元。同时县残联将残疾人特殊教育纳入教育专项规划和年度计划,为家庭经济困难的残疾儿童、青少年提供义务教育、高中阶段免费教育。出台《石台县残疾学生及贫困残疾人子女助学暂行办法》,对学前教育、义务教育、普通高中、中等职业教育、新录入高等院校的残疾学生和贫困残疾人子女给予资助和奖励。给予建档立卡残疾人家庭新录用或在校的持证残疾大学生,每人每年1500元助学补贴,高中就读的贫困学生,每人每年1000元助学补贴,学前贫困残疾儿童每人每年3000元助学补贴。
落实保障政策,创造就业机会,增强“造血”功能
近年来,石台县坚持政府主导,残联牵头,动员社会力量共同参与,采取多种措施,确保各项惠残助残政策落到实处。做好全县困难残疾人生活救助,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发放工作。同时将农村贫困重度残疾人全部纳入最低生活保障范围,并建立了长效机制。县委、县政府出台救助办法,对未享受生活补贴待遇的重度残疾人按每人每年500元标准实施困难救助。实现了困难残疾人生活救助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全覆盖。制定农村危房改造民生工程实施方案,确保每年困难残疾人户危房改造不低于总改造户数的20%,改造资金向困难残疾人家庭倾斜,到目前为止全面完成了困难残疾人危房改造任务。实施了惠残民生工程,完成贫困精神残疾人药费补助和贫困残疾儿童抢救性康复任务。开展了贫困白内障患者免费复明手术,“一户多残”补贴工作。认真摸排重度残疾人底数,按相关标准为全县重度残疾人代缴基本养老保险、新农合费用,实现重度残疾人全覆盖。出台了《石台县“法律惠民生,关爱残疾人”法律援助品牌建设实施方案》,为残疾人免费提供法律咨询、法律诉讼。重视残疾人来信来访,及时妥善处理来信来访,切实维护残疾人合法权益。
除了上述保障政策,近年来,石台县把“脱贫奔康”的重点放在残疾人就业和产业发展上。先后出台《石台县残疾人创业就业三年行动计划》,《石台县残疾人脱贫攻坚“五大工程”行动实施方案》,明确每年扶持残疾人脱贫攻坚创业就业的任务。几年来,为保证全县残疾人如期脱贫,石台采取“扶持个人创业”“开办扶贫工厂”“培育电商”“让出公益性岗位”等措施,先后扶持“阳光大棚”等设施农业项目,建设阳光助残扶贫就业基地等,通过这些就业平台,个人创业部分在省市任务的基础上扩大了一倍,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新闻推荐
石台县青少年活动中心发力普惠教育助推教育公平为校外课堂注入活力
□记者唐馥娴通讯员章璐4月18日,在石台县青少年活动中心的传统礼仪馆,一群身着汉服的孩子正在老师的指导下行着揖礼,他们表...
石台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石台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