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新县人民法院以“创一流业绩、树一流形象、带一流队伍、建一流法院”为目标,攻坚克难,顽强拼搏,创出了佳绩,为辖区的稳定繁荣、和谐发展提供强有力的司法保障和服务。继2008年、2010年两次荣获“全国优秀法院”荣誉称号后,2016年1月,该院又获得“全国模范法院”荣誉称号。
严格把关,提质增效促公正
大新法院积极建立健全事前、事中、事后的审判管理体系,把好审判质量关,去年该院审理的案件服判息诉率达95.33%,在全市法院绩效考评工作中连续9年获得一等奖。先后有7篇裁判文书分别获全区优秀裁判文书一、二、三等奖,3个案件入选全区法院100件精品案件。
该院把立案工作纳入质量监督管理范畴,留住当事人对法院公平正义的第一印象。实施立案登记制后,虽然案件数量比去年同期明显增多,然而该院始终坚持“有案必立、有诉必理”,努力提高工作效率,切实解决群众反映的立案难问题。目前该院当场立案率超六成,没有发生积压、拖拉立案等现象,既方便了群众诉讼,又平等地保护当事人实现自身合法权益。
该院注重发挥各个庭审程序的功能,正确引导当事人举证、质证,让当事人当庭对证据的三性充分发表自己的质证意见。此外,该院还注重发挥合议庭内部的监督制约作用,消除合而不议、由主审法官一人说了算的现象。5年来,该院没有一起错案,没有一起超限审案件,全院办案期限也平均缩短了12天。
为把每一起案件办成“铁案”,该院制定了一系列案件质量评查制度,对案件评查范围、评查方式、评查程序、评查标准、评查结果转化途径等作了明确规定。对于评查中反映出的一些重点问题,安排时间集中评议,为其他部门提供借鉴和参考,避免出现类似错误。该院还专门设置了案件质量评查展示厅,并将评查结果载入个人业绩档案之中,作为法官评优评先、晋职晋级考核的重要依据。
凝聚力量,打造法院文化“软实力”
近年来,该院着力于打造一流的干警队伍,以文化的力量带动全员素质的提高,激发干警队伍的朝气与活力,形成了你追我赶、创先争优的良好局面。大力开展文化兴院战略,把法院文化建设的“软实力”变成了推动法院工作的“硬支撑”。该院全体干警以“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为目标,坚持“司法为民、公正司法”工作主线,反“四风”,破“六难”,除“三案”,各项工作成绩突出。
该院精心打造“廉政文化室”和“廉政文化长廊”,内容丰富,生动感人。此外,该院充分发挥人民陪审员、廉政监察员的作用,贯彻实施《随案廉政监督卡》制度、错案问责制度,对审判执行活动实行全方位、全过程监督,最大限度地发挥内外监督机制有效衔接的合力,确保各项审判权、执行权在阳光下公正运行。至今已保持连续27年干警“零违法违纪”的廉洁纪录。
倾情为民,传递人文司法“正能量”
该院始终把司法为民当做审判事业的生命线,将为民宗旨贯穿于司法工作的全过程,切实维护好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以优异的成绩取得了人民群众对法院工作的理解、认可、支持。
为了减轻群众诉累,该院充分发挥巡回法庭效率高、效果好、教育广的作用,不定期组织干警深入边远山区、田间地头,以群众看得见、听得清、易接受的方式开展巡回审判,同时邀请司法所、村委参与案件的调解。对一些事实清楚、争议不大、诉讼标的较小的案件,巡回法庭就果断地采用简易程序现场送达、当场调解、即时结案。至今,该院在辖区边远山区共设立巡回办案点15个,每年巡回审理(调解)案件达800余件,在巡回办案调解成功的案件中,没有一件上诉,没有一件让当事人上访,赢得了当事人的高度认可与赞扬。
为了打造富有边关法院特色的巡回法庭,该院还根据案件的性质,本着“特案特办”的原则,根据辖区农民外出打工多的特点,法官们放弃节假日或休息时间,通过“假日法庭”“午间法庭”“夜间法庭”等,到田间地头、建筑工地审理案件,并取得良好效果。
新闻推荐
□莫海滨家庭农场,即家庭式、作坊式的小型农场,顾名思义,指通过对土地的合理经营,生产果蔬产品或其他农副产品的家庭组织。相对于国有或大型农场,家庭农场更具有随意性、经...
大新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大新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