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县不断深化干部活力工程,激发了干部的干事激情,形成了促进科学发展、加快追赶跨越、努力争先进位、奋力实现崛起的浓厚氛围,为全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有力的组织保证。
以目标考评为抓手,把凭实绩用干部作为深化干部活力工程的重要举措,着力营造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县委牢固树立“以实绩论英雄、按贡献排座次、为发展配干部”的用人导向。自2006起,每年结合实际,围绕发展重点,分别制定一套乡镇和县直机关目标管理考评办法。
一是坚持一把尺子“量”干部。每年将几项重点工作挑出来进行统一考评,按百分制设定分值。乡镇和县直机关每年主要考评招商引资及项目建设、新农村建设、计划生育、效能建设以及社会稳定等几大项内容,分档次设定具体分值、评分标准,考评得分折算后计入总分。县直机关根据工作特点,划分三类进行考评,体现差异性。
二是坚持量化目标“考”干部。根据各单位确定的工作目标,制定了严格的考评程序,由县考评领导小组统一组织各考核职能部门集中进行,通过月评、季度评、年中评和自评等多种方式,强化“过程管理”,及时公布每次考评得分排序情况,使每个单位及时看到每项工作的得分、位次。同时配套建立定期汇报、按时调度、督查通报、责任追究等制度,保证各项工作都按目标管理责任制高效、规范运作。
三是坚持依据实绩“用”干部。县委每年根据年度考核和目标管理考评结果,对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进行适当调整。2008年度,将位于前6名和进位幅度最大的前3名,22个单位的32名干部提拔或交流到重要岗位,其中4名乡镇党委书记交流到县直机关任主职。对年度目标管理考评位次靠后的3个单位,经进一步考核确因主观不努力、履行职责不到位的,对领导班子进行调整。对在年度考核中“不在状态”的6名领导干部,就地改任非领导职务。
以招商引资、重点工程、城市建设、工业园区、信访部门等为平台,将后备干部、年轻干部放到工作一线进行培养锻炼,从工作一线选拔德才兼备、群众公认的优秀干部,逐渐形成了“县委在一线选人,干部到一线锻炼”的党政干部培养选拔的良好机制。
1.把重点工作一线建成培养锻炼干部基地。2006年以来,先后挑选了220余名干部参与盐化项目征迁、工业园区扩征、合蚌路示范街区建设、花园湖改造等全县重点工程建设项目或重大活动;采取派出单位民主推荐、组织考察的方式,从乡镇和县直单位推选110名后备干部组建55个招商组,长期在外驻点招商;挑选12名科级后备干部,成立3个工作组派驻到工业园区社区,工作组组长挂任社区党支部第一书记,协助做好社区信访、稳定等工作。
2.在重点工作一线锻炼培养干部。我们采取民主推荐、实地考察、领导评价、群众反映等方式,跟踪了解干部德能勤绩廉情况。在班子调整、领导岗位出现空缺时,优先将在重点工作一线努力工作、在项目建设中取得突出成绩、群众公认的干部纳入组织视野。2006年以来,从重点工作或重大工程项目建设一线提拔干部52名,占新提拔科级干部总数的37%。
3.对重点工作一线干部进行跟踪管理。每次派出在重点工作项目的干部后,及时配套出台了具体的管理办法,加大驻外招商人员的日常管理和考核工作力度。
以改革创新为方向,把创新选人用人机制作为深化干部活力工程的关键所在,着力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
一是公推公选驻外招商干部,大力培养经济复合型人才。在2007年4月公推公选34名招商引资专职领导干部的基础上,2008年5月,又面向全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公推公选10名驻外招商局局长,挂任县招商委副主任。不仅培养了年轻干部,而且推动了地方经济发展。
二是面向全省公开选拔副科级领导干部,不断拓宽选才视野。2009年7月份,按照市委统一部署,我县拿出5个副科级领导职位,采取市县联动的方式面向全省公开选拔。目前公选干部已经到单位履行职责,社会反映良好。
三是开展县直部门交流性轮岗试点工作,激发中层干部队伍活力。2009年7月,在县公安局、规划局、建设局、财政局和国土资源局等5个单位开展轮岗交流和末位淘汰试点,5个单位共轮岗163人,其中中层(股级)岗位71人,一般工作人员92人;通过定性考核,直接列为末位淘汰对象的有20人,干部队伍活力和战斗力初步显现。
四是实行信访专员制度,提高领导干部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规定新任副科级以上领导干部,分期分批到县信访局担任信访专员,专职处理和协调群众来信来访案件,锻炼他们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每批2至3人,时间为3个月,期满后由县委组织部和县信访局进行专项考核,考核材料存入个人档案。
(作者系中共定远县委常委、组织部长)
新闻推荐
品味菊花王 勇
定远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定远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