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定远县连江镇西湖万亩农田基本改造示范基地,一眼望不到边的丰收景色,金灿灿的稻谷在隆隆的机器声中收获归仓……田成方、渠成线、路成网、林成阴,排灌自如,旱涝保收。近年来,定远县通过大力实施“四把一促”工程,改善了生态环境、促进了农民增收致富,实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据统计,2009年全县粮食总产突破23亿斤,实现农业总产值51.62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4556元,分别比2002年增长41.6%、94%、110%。
治旱兴水 解决发展难题
定远地处江淮分水岭北侧,境内岗冲交错,属典型丘陵地貌。全县有17个乡镇,五分之四人口地处岭区,缺水易旱制约了县域经济的发展。自1997年起,该县开始实施“治旱兴水、把水留住”工程,对库、塘、坝广泛采取拦、蓄、提、节等举措,累计投入3600万元,共新挖扩建大中塘坝1100面,建设小二型水库除险加固工程33处,建各类拦河坝8处,开挖整修渠道110公里,累计完成土石方1732万方,新增蓄水5630万方,增加和改善灌溉面积20多万亩。
今年,该县又紧抓中央扩大内需投资中型水库除险加固项目契机,争取上级投资近2亿元,开工建设9座中型水库,明年年底前可全部完工。通过综合整治,水利条件大大改善,增强了农业发展潜力。与此同时,全县还建设各类砖石井234眼,依托水库建成大型集中供水点13个,铺设管道1400多公里,解决了全县202个行政村、17.5万人吃水难题。
山岗披绿 发展林业经济
过去“村庄光秃秃、集镇一片屋”,如今山岗披绿,人工林、生态林、景观林、速生林随处可见。近年来,定远县建立“谁投资,谁管理,谁受益”的营林机制,及时协调解决承包耕地与林权权属纠纷等矛盾,进一步明确林地承包权属,落实造林管护责任,极大调动社会投资林业的积极性。
以基地造林、“绿色长廊”建设、村镇绿化等为重点,大力开展造林运动,全县新增植树造林面积14.33万亩,使全县森林总面积增至83万亩,森林覆盖率提高到18.8%,较治理前增长5.9个百分点,为岭区群众建造一座“绿色银行”。生态林、用材林的合理布局,保证了林业的可持续发展,全县现发展木材加工企业100多家,带动林木采集、运输、销售等产业多极发展,年实现产值3000多万元。
调优结构 促农增收致富
近年来,定远县充分发挥岭区地域特色,建立优质稻米、小麦、低油花生、无公害蔬菜、养殖小区等六大产业基地,变对抗性农业为适应性农业,拓宽农民致富渠道。
针对夏秋季节水资源短缺现状,该县通过压粮扩经、压水抗旱等举措,大力发展“五早”作物种植,年种植面积达56万亩。目前,全县已建成拂晓甜叶菊、藕塘地膜花生、宫集无公害瓜果蔬菜、桑涧食用菌等示范基地,亩均收入达8000元以上,带动周边农户致富。
同时,以养殖为突破口,扩大规模养殖,全县现建成千头以上规模养猪场147户,万只养禽大户40多户,水产立体养殖场5处。特色养猪业是岭区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增长极。全县建立42个种猪场、527个淮猪02号配套系商品猪饲养示范小区,辐射养猪场(户)5560个。
目前,全县拥有农副产品加工企业500多家,年加工产值达20多亿元,“龙头企业+基地+农户”的经营方式,带动18万农户发展订单农业、合同养殖,既保证了农民利益,又规避了市场风险。据统计,岭区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增长达26.6%,较治理前翻了一翻。
新闻推荐
望乡高立海
定远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定远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