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滁东新区的项目工程启动之后,定远人又迅速把战略眼光投向了定城“西大门”的棚户区改造上。
诱人的捆绑“销售”
这个被当地人戏称为“水西门”的棚户区,积聚着800多户居民、3家已倒闭的集体企业和几百亩成片的滩涂地,居民们常年在“打井水、蹲公厕、晴天一头灰、雨季两脚泥”的状态下过生活。
如何“拿别人的钱干自己的事”,让这块“不毛之地”成为投资商眼中的“香饽饽”?大胆智慧的定远人把吸引力之“宝”压在了投资商对开发升值的预期上。通过精心谋划和科学计算,定远人决定把公益事业与房产开发捆绑“销售”,用当时仅有的108亩用地指标来撬动850亩土地上的整个项目建设:投资商为政府代建一个面积为307亩、内含一个博物馆和青少年活动中心的花园湖公园;一处占地208亩、建筑面积为15万平方米的拆迁安置楼群;政府则在同区域为投资商提供335亩土地用于开发,项目总投资约为8个亿。
肯作为+有实力=成功
这项旨在“西大门”棚户区改造的《定远县花园湖公园建设项目》一经推出,前来考察的投资商纷纷叫好但不买座,原因是“盘子”太大,没有经验,谁都不敢贸然“试水”。
这时候,陪同朋友前来考察的安徽同济建设集团一行,却独具慧眼看到了商机。他们很快带着初步意向单独“上门”,“没想到竟受到了定远县全体班子成员的高规格接待,定远人想干事、敢干事、会干事的激情和诚意使我们与之合作的意向火速升温”,安徽同济建设集团现任滁州伟华置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宋玉国对记者谈起初期会晤,仍感慨万千。他们用了3个月时间进行深入调研,终于决定接下这份“同济”有史以来的第一份新模式“订单”。“一个敢当担肯作为的政府和一个公园边房产必升值的空间使我们对这个项目前景十分看好”,宋玉国坦诚说道:“尽管首批用地只有108亩,但政府的诚信让我们对850亩整个项目的建设进程并不担心”,看的出,这位老总对当初集团作出的决定相当自豪与满意。
2007年11月,拆迁安置房顺利开工,定远政府也如约不断补给投资商以开发用地,确保了花园湖整个项目建设“顺风顺水”。为了完善精品小区功能、最大限度提升价值空间,投资商还主动在区域内无偿投资兴建了拥有24个班级的小学和12个班级的幼儿园各一所,产权交归政府所有。 (下转第四版)
新闻推荐
廉租住房惠民生 通讯员陈铭佳 本报记者李晓村 卢志永摄影报道
廉租住房惠民生通讯员陈铭佳 本报记者李晓村 卢志永摄影报道
定远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定远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