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胜利
特色种养业扶贫是重要的产业脱贫工程之一,是安徽省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头戏。近来,安徽省各个有扶贫任务的地方切实贯彻***脱贫政策,积极利用本地农业特色资源,实施“一村一品”产业推进行动,扶持发展特色种养业,有效促进了农业生产增效、贫困人口增收。
为加快推进特色种养业扶贫工作,省农委编制了《特色种养业“菜单”式扶贫参考手册(模版)》,委托定远县先行制定该县的“菜单”式扶贫参考手册,随后将向全省有扶贫任务的县市区推开。“菜单”式扶贫参考手册把适合当地发展的特色种养业产业及产业的效益分析、周边市场、带动主体、利益联结、注意事项等列入菜单中,将市场需求、群众意愿和本地资源优势紧密联系,指导贫困群众精准选择优势主导产业,推动特色种养业健康发展,受到贫困群众的欢迎。
“菜单”式扶贫参考手册体现了精准帮扶思维。一方面,明确了适合一个地方发展的特色种养业的大体产业种类及发展要素范围,贫困群众有了“菜单”指引,避免了选择误区,这是精准对接市场;另一方面,提供了适宜的多种选择,让贫困群众可以按“菜单”点符合自己口味的“菜品”,保护了他们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这是精准对接贫困群众。脱贫攻坚关键在于精准,特色种养业扶贫亦不例外。通过“菜单”式扶贫参考手册,政府精准服务并推动贫困群众主动作为,为特色种养业扶贫工作注入了动力。
特色种养业扶贫工作,涉及众多方面、许多环节,仅靠一个“菜单”式扶贫参考手册显然不够。“菜单”式扶贫参考手册内容主要集中在特色种养业产业发展本身,但“特色种养业+扶贫”不仅涉及特色种养业产业发展,还涉及扶贫政策落实、产业参与各方利益分配、贫困群众长期稳定增收等,这些就需要不同的服务“菜单”,有针对性地解决其中的矛盾和问题。只有多个服务“菜单”形成合力,才能不断推进特色种养业扶贫。
“菜单”不仅提供了“菜品”选择,更体现了服务意识,凸显服务对象的主体地位。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贫困群众是特色种养业扶贫的主体,多些“菜单”式服务更有利于激发他们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脱贫增收,尽快走上全面小康道路。
新闻推荐
地内,村民正在采摘当季蔬菜。该村通过企业代建、农户认领、集体入股的方式,根据贫困户实际条件,实施产业扶贫。截至今年6月底,该村40个贫困户中的33户扶贫大棚全部
◆近日,在滁州市定远县定城镇定西村产业扶贫示范基地内,村民正在采摘当季蔬菜。该村通过企业代建、农户认领、集体入股的方式,根据贫困户实际条件,实施产业扶贫。截至今年6月底,该村个贫困户中的户扶...
定远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定远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