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凤阳县大庙镇农民王海就揣上自己年初六与无锡一家企业签订的用工协议,踏上南下行程担任保安工作,按照双方协议,月薪可达1500元。在凤阳,像王海这样怀揣用工协议直奔用工企业的返乡民工还有很多。
面对沿海经济发达地区企业用工难题,凤阳县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三招巧妙破解农民工就业及企业用工难题,新年以来,已输出劳动力近10万人,还有大批建筑、装修、家政从业人员正整装待发前往上海、浙江等经济发达地区。
找准企业与民工“对接口”
为了找准企业与民工的“对接口”,给返乡农民工尽快找到“新饭碗”,早在去冬民工返乡前,该县投入大量人力、精力、财力,大面积“撒网”,有重点“逮鱼”。春节前,该县根据农民工技术状况、求职意向,广泛收集省内外和本地的相应岗位信息。同时加大就业信息网络建设,通过县、乡、村三级就业网络,为农民工提供就业指导、发布就业信息,有效地实现了双向对接。凤阳县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就业及再就业办公室超前谋划,提前组织专门人员到省内外寻求就业单位和厂家,摸排企业在节后用工需求情况,与企业建立互动的劳务输出渠道,准确找到外地企业与返乡农民工就业的“对接入口”。
2月10日至19日,凤阳县就业及再就业办公室全体人员放弃合家欢度春节的机会,全身心投入“春风行动及企业用工招聘会”筹办工作中。大年初六,该县招来50家外地企业带着10000个用工岗位来到凤阳举办“2010年春风行动及企业用工招聘会”,与返乡民工展开面对面的交流与沟通,活动当天就签下3000多个用工协议。
为农民提供免费“科技大餐”
为提高农民工自身的“技术含量”,增强就业竞争能力,凤阳县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县农委及农广校把职业技能培训作为帮助农民工就业的主要措施和重点工作来抓,积极利用技校、职业中专等平台为农民工送来免费的 “科技大餐”,针对对接企业的需要,举办“对口”培训班,以“短平快”的方式培训电脑操作、电气焊、汽车驾驶、电工、车床、缝纫等技术,让农民工在最短的时间内拥有一技之长,使他们由“体力型”转变为“技能型”,从而拓宽就业渠道。
针对今年全球金融危机回升趋向稳定,农民工就业形势也日趋好转的向好机遇,该县制定了包括阳光工程在内的新型农民培训方案,从2010年1月1日开始,对全县每一个新型农民培训基地和培训班实行一对一对接,组织开展培训和管理。截至目前,仅县农广校就培训阳光工程学员近800人,从大年初三开始,已有700多名学员被有组织输送到了本地企业和上海诗剑服装厂、浙江平湖金健峰服饰、昆山好孩子儿童用品有限公司、南京舜信兴制衣有限公司等外地企业上岗就业,月工资收入均在1200元以上。
助返乡民工变成小老板
为了鼓励广大农民工吃上“自助餐”,该县通过出台优惠政策鼓励有能力的农民工以创业带动就业,进一步落实市场准入、场地安排、税费减免、小额担保贷款及贴息等扶持政策。为推动返乡农民工创业就业工作,该县出台了《关于促进返乡农民工创业就业的意见》,以创业带动就业,大力推动返乡农民工创业工作。该县确立在条件成熟的临淮关、武店、小溪河、官塘四个乡镇兴建农民工创业园,其中,武店和官塘两个创业园为自发形成。武店创业园方园600亩,现有企业22家,主要从事产蛋鸡、肉鸡养殖和蘑菇种植,带动就业500多人。官塘创业园现有企业16家,主要从事家畜养殖及制造业,带动就业近300人,前期已落实投资1061万为。临淮关镇返乡农民工创业园占地21亩,有相关企业正逐步入驻;小溪河创业园占地22亩,已有10余家企业落户创业园,从事医疗设备及钢构材料制造、园林绿化及种养殖业等。
据了解,仅今年春节以来,已有500多名返乡农民工通过政策扶持当上了“小老板”,并带动3000多人本地就业。
新闻推荐
凤阳为民服务全程代理架起干群“连心桥”
凤阳新闻,有家乡事,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凤阳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