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46岁的任占宝,去年“接手”凤阳县武店镇。作为镇长,可以说,任占宝是整治石灰窑生产企业的亲历亲为者。
武店是一个大镇,人口65000多,100多家石灰建材生产企业集中在这里,全县163座石灰窑,武店镇占了155座。窑炉林立、灰尘弥漫的景象一度成为这个镇经济活跃、工业繁荣的象征,让当地人深感荣耀。然而今天,严重的环境污染让这里的干群认识到,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来发展经济已不能再持续下去。武店镇开始“忍痛割爱”。
驱车进入该镇灵泉村,向外望去,视野中最集中的就是林立的石灰窑,整个村庄都被“白雾”所笼罩。走进村庄,就如同走进了一片刚下过小雪的“白色世界”。远处烟尘弥漫,近处灰尘滚滚,几步之后,就基本上分辨不出鞋的颜色。记者注意到,灵泉村内几乎是户户门窗关闭。当地百姓谈到这些,个个深恶痛绝,但激烈的言辞之后又表现出一种无奈。
是继续这样忍受下去,还是接受短期的“阵痛”,拆除造成如此严重污染的石灰窑呢?“解题作答”任务落到了镇干部乃至县有关部门的身上。任占宝向记者介绍,在灵泉村,119座石灰窑都是村民自己投资建设的,没有规划,也没有经过任何部门审批,甚至连土地使用证都没有办理,更谈不上环保设备,污染及其严重,如今村里居民只剩下3户。武店镇的石灰窑企业治理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时候了。
然而,整治石灰窑企业并非轻而易举、一帆风顺。对群众来说,这些土旧石灰窑是家庭经济来源的重要支柱,甚至是发家致富的重要渠道,但这块“肥肉”不割去,环境污染就无法治理,因此生产方式落后的石灰窑必须拆除。
为赢得群众的理解,得到窑主的支持,凤阳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亲自挂帅,成立整治指挥部,自6月5日以来,多次召开镇村干部、县直有关部门负责人和石灰窑业主参加的座谈会和整治工作动员大会,并出台了《凤阳县西部建材环境污染综合整治实施方案》、《关于依法整治西部石灰窑的通告》,宣传国家政策,落实具体责任,扎实做好思想动员工作。
凤阳县委县政府按照“疏堵结合”的思路,在武店镇林场村集中规划了333亩土地用于建设环保建材生产集中区,在武店镇行政服务中心内设立石灰窑集中审批办公室,县国土局、环保局、建设局等8家相关单位开通“绿色通道”,提供“一站式”服务。
“疏”,包括每拆除一座石灰窑,补贴窑主2万元,按照拆一建一的原则,新窑建设过程中,窑主在土地、税务等方面能够享受到政府的优惠政策。“堵”,一方面严格限制煤炭进入,从源头上切断石灰生产;另一方面对从事石灰及原材料运输的进出车辆进行严格检查,凡是签订委托拆除协议并拆除关键性生产设施的企业运输车辆,指挥部统一发给通行证后方可将石灰外运销售。
站在山头向前望去,任占宝信心满怀。他相信,不久的将来,武店镇将会重新迎来碧水蓝天。
新闻推荐
大型文学作品集《情漫凤阳》举行首发式
凤阳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凤阳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