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滁州市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和创先争优活动为契机,巧借东风,积极创新,努力开拓,在抓落实上下功夫,非公党建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目前,全市非公企业共有从业人员154243人,其中党员6769人;已建党组织的785家,占总数的20.4%,规模以上企业全部单独建立了党组织。
健全领导机制。市县两级党委成立了由党委负责人担任组长的非公企业党建工作领导小组。市直成立了非公企业党委,凤阳县成立了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工委,其他县市区也都建立了类似的非公党建工作机构。建立健全领导干部联系点制度。目前全市36名市级领导干部、217名县级领导班子成员建立非公企业联系点287个。
创新活动载体。一是开展问计求策大调研。第二批学习实践活动中,全市各级领导干部纷纷深入基层开展“三进三问”(即进企业问发展、进农村问政策、进社区问民生)活动。其中,市级领导分别深入到联系的30多家规模以上非公企业进行调研走访,在此基础上召开部分企业负责人座谈会,听取意见和建议。二是开展“双百双帮”活动。针对企业反映在国际金融危机中存在的现实困难,全市各地共派出百个工作组,深入百家企业,帮助企业增强信心,理清思路,顺利克服危机,实现了新的发展。今年以来,市委开展了“百名干部帮百企”活动,从市直机关抽调百名副县级以上领导干部,结对帮扶百家规模企业,重点帮助协调解决融资、建设、用工等方面的实际困难,重点帮助加强企业党组织建设。三是开展“我为企业发展献一计”活动。在第三批学习实践活动中,我们号召全市非公企业党组织和党员开展“我为企业发展献一计”活动。据统计,全市有1200多名非公企业党员为企业发展献上“金点子”2300多条,促进了企业的生产经营,增强了党组织和党员在企业的影响力。
规范工作运行。一是规范组织活动。健全并坚持非公企业党组织“三会一课”、党日活动、党员定期汇报思想工作、组织生活会、民主评议党员等制度,同时,在天长、全椒等非公企业探索党组织参与重大问题决策制度,鼓励企业党组织班子成员和企业管理人员“双向交叉”,去年以来,全市非公企业党组织共参与决策140多项次。二是规范发展党员工作。建立“三培养”制度,把企业优秀人才培养成党员、把党员培养成生产技术骨干、把党员技术骨干培养成企业管理人员,去年以来,全市非公企业已有103名生产技术骨干发展成党员、246名党员培养成了技术骨干、29名党员技术骨干成了企业管理人员。三是规范党员教育培训。建立“三个一”的非公党员教育培训机制,即:每年依托江浙沪高校举办一期非公企业党员高级管理人员研修班,每年依托市委党校举办一期非公企业党组织负责人培训班,每月一期的滁州科学发展大讲堂,安排部分重点企业党组织负责人参加。
今年5月份,全市创先争优活动开展以来,滁州市紧紧围绕“学习沈浩精神、奋力创先争优、促进企业科学发展”为总的主题,着力在以下几个方面下功夫,扎实有序推进活动,努力做到“组织创先进、党员争优秀、企业有发展、职工得实惠”。
一是在广泛动员上下功夫,激发活动热情。5月18日,市委召开“千人大会”全面部署创先争优活动,全市40余家较有影响的规模以上非公企业参加动员大会,随后,各非公企业党组织都相继召开党员大会进行集中动员。从各指导组随机抽查结果看,非公企业党员对活动的知晓率、参与率均为100%。
二是在丰富载体上下功夫,引导发挥作用。滁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开展了“从我做起,抢抓机遇,奋力赶超,为争创国家级产业转移示范区作贡献”实践活动;南谯区开展了“争创党员示范岗、争扛流动红旗”实践活动;琅琊区开展了“争创先进基层党组织、争做模范员工”实践活动,等等。
三是在推进承诺制上下功夫,展示活动成效。全市非公企业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围绕服务企业发展、完成急难任务、凝聚职工群众、促进企业和谐、建设企业文化、加强企业党建等方面,向企业、员工和全社会作出具体承诺8100多条,目前已兑现1500多条。(祖益科)
新闻推荐
凤阳多举措服务“三秋”南谯“四到位”抓好秋种
凤阳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凤阳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