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滁州市积极改革、创新农村经营制度,并将农村经营制度创新工程列入今年60项重点工程,通过加快土地经营流转进程、做好农民培训工程等工作,使土地资源使用更合理、有效,从而实现提高农业效益和农民收入的目的。
去年以来,滁州市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组织471个,带动全市88万农户受益比例由去年的25%上升到31.6%,其中组织数量排位全省第二。全市新增流转土地面积10.8万亩,总面积达到73.8万亩。旅游乡镇和农业旅游示范点分别发展到21个和13个。新增省级龙头企业数并列全省第四,农民人均纯收入有望进入前列。
——加快推进农村土地流转。去年初,市农委制定推进农村土地流转和仲裁机构建设行动方案,同时会同财政局组织开展2009年农村土地规模流转财政补贴项目申报、审核工作。经过认真审查,确认符合财政奖补条件的土地规模流转项目35件,流转面积为32376.354亩,拿出324万元兑现奖补了2个龙头企业、8个农民专业合作社、25个大户共35个农村土地规模流转受让主体,极大调动了各地加快土地流转的积极性,有力地促进了现代农业规模经营。目前全市新增流转土地10.8万亩,超额完成10万亩目标任务的8%,流转总面积达到73.8万亩。
——加强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化建设。市农委开展了农民专业合作社标准化创建活动,组织申报30个省财政扶持的农民专业合作社信息化示范社建设项目和凤阳县信息化示范县建设项目;举办了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法人培训班,各县(市、区)农经科(站)长和270个法人参加了培训。同时加强政策性农业保险网络建设,小麦、油菜重灾赔付金额达4360万元,理赔赔付率达120%,水稻参保覆盖面扩大到80%。
——加强农业科技服务。全市以农业科技进村入户、新型农民培训和现代农业示范区创建为抓手,利用培训、广播、电视、会议、印发资料、科技下乡、科技救灾等一事一训活动等,多种形式地开展科技培训、广泛传播科技信息。截止到目前,全市共组织科技下乡、现场咨询、技术讲座等活动2600多场次,培训农民90万人次,发放科技书籍10万多册、技术资料100多万份,编发手机短信20多万条,活动范围覆盖全市90%以上村镇。
——做好新型农民培训工作。滁州市组织成立的隶属农业、教育等不同行业管理的107个新型农民培训基地,发挥所长,多渠道开展新型农民培训,以满足农民需求。尤其是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培训,使培训更加贴近实际需要。全市开展新型农民培训46296人,其中阳光工程培训18829人、转移18372人,农业专业技术培训14511人,农民科技示范培训10044人,农民创业培训2912人。同时,各地还加大了对返乡农民工的培训力度,全市培训返乡农民工1.5万多人,创办企业近300个,带动近8万多人就业。
—
本报通讯员王进本报记者李慧
新闻推荐
凤阳工商“三到位”强力保护知识产权
凤阳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凤阳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