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阳地形地质条件复杂,地质灾害时有发生。现已查明全县滑坡、危岩、崩塌等突发及缓变型地质灾害及隐患点70余处……”“5·12”汶川特大地震后,有关地质专家道出了凤阳县地质灾害防治面临的严峻挑战。近年来,该县采取“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应对地质灾害,提高了群众群测群防意识,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构筑了一道坚固的安全屏障。
防灾:“六个转变”群测群防力量大
近年来,凤阳县政府及国土部门大力调查地质灾害,初步掌握了全县地质灾害隐患点的资料。根据调查资料信息,不断完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各项制度措施。该县编制了《群测群防体系和群专结合网络建设方案》、地质灾害防治方案以及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预案。
该县将重点地质灾害监测点逐个落实到村、组和监测人员。每年聘请责任心强的村组干部和群众骨干作为灾害隐患点监测人,对其进行知识培训,还专门为各监测点配备了钢卷尺等简易监测仪器和报警器材,确保群专结合的地质灾害群测群防网络体系能够正常运行,让群众知道险情发生后该如何做、如何避让。经过不断的摸索,凤阳县创出了自己的特色,建立了一套适合本地区情况的群测群防体系,实现了从无章可循到有法可依、从家底不清向心中有数、从无序规划向有序规划、从被动防治向主动预防、从单一管理向齐抓共管、从政府单方面管理向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六个转变”,乡、村、组、监测人员四级群测群防责任网络建成。
治灾:“十有”新机制树起安全屏障
凤阳县在防治地质灾害中做到了有组织、有经费、有规划、有预案、有制度、有宣传、有预报、有监测、有手段、有警示,全县上下树起安全屏障。
一是健全了应急预案。对境内70个地质灾害隐患点分别进行了详细、科学地勘察,及时划定了地质灾害危险区,设立了明显的危险区警示标志,确定了预警信号、撤离路线,分析、推测了各种具体险情和灾情的可能性,并提出了相应的应急对策。二是完善了预警机制。县国土资源局联合气象局利用广播电视、手机短信发布汛期地质灾害气象预报预警信息,第一时间通知监测人,及时传达到各相关单位和乡(镇)人民政府注意防范。三是强化了防治措施。对重大地质灾害隐患点,安装了地质灾害群测群防简易监测仪器。四是加强了实时监测。建立了县、乡、村三级监测网络,在全县198个行政村和26个社区都聘请了一名国土资源监测员,负责其辖区内的地质灾害和国土资源巡查与监测。五是落实了防治经费,用于较严重地质灾害隐患点的治理。
规划:重科学立长远“宣传”摇旗呐喊
为有效做好凤阳县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和最大限度地减少因灾造成的损失,省地质环境监测总站于2008年在该县开展了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项目,共发现各类突发及缓变型地质灾害及隐患点70余处,基本查清了全县地质灾害的分布、特征、危险性及其影响因素和发展趋势,并为此次地质灾害防治规划的编制工作提供了基础资料和依据。
该县聘请省地质环境监测总站承担的滁州市首部县级地质灾害防治规划——凤阳县《地质灾害防治规划(2011-2020年)》编制工作。承担规划编制任务的省地质环境监测总站日前已抽调精干力量组成了项目组,并基本完成了工作方案的制定和资料收集等工作。预计规划的编制及报批将于年内完成,并将由县政府发布实施,为该县长远科学地预防地质灾害明确了指导纲领。该县还以“地球日”“土地日”“防灾减灾日”“应急宣传月”等为契机,通过电视、发放宣传资料、制作横幅标语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宣传形式,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宣传,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地质灾害综合防治工作,努力减轻和避免地质灾害给人民群众生命财产造成的损失。
新闻推荐
凤阳力保“三夏”期间道路畅通
凤阳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凤阳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