滁州新闻 天长新闻 明光新闻 全椒新闻 来安新闻 凤阳新闻 定远新闻
地方网 > 安徽 > 滁州市 > 凤阳新闻 > 正文

立足平凡铸高尚 ——记“省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陈昌胜 本报通讯员唐焕固 本报记者蒋海潮

来源:滁州日报 2011-06-17 17:24   https://www.yybnet.net/
[摘要] 立足平凡铸高尚 记“省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陈昌胜 本报通讯员唐焕固 本报记者蒋海潮

连续7年被评为市、县级文明单位,连续两年被市局评为先进单位和信息工作先进单位,连续5年被评为全县综治先进单位和信访先进单位。凤阳县商委的这些荣誉要归功于一个人——2010年“安徽省人民满意的公务员”、凤阳县商委主任陈昌胜。

“改制专家”

2003年8月,凤阳县商务局、外贸局、物资局合并组建凤阳县商务委员会,陈昌胜走马上任商委主任、党组书记。当时,全县商务系统有职工4515人,近4000人没有进入社保,没有得到有效补偿和安置。“当时太艰难了,我们没有退路。”回忆那段时间,商委干部不禁感慨。

面对困难,陈昌胜选择了勇往直前。积极推动企业改制,制定出台了一系列资产出售政策,将固定资产变现金发给职工作为经济补偿,并为职工购买三金。8年来,他深入改制企业走访调研、宣传政策,化解工企矛盾,解决群众难题。8年的时间,陈昌胜累计接待上访职工1000多人次,处理来信50多封,看望慰问困难职工130多人次,组织发放慰问金60多万元。由于工作到位,方法得当,2005年以来商委系统职工从未出现集体上访事件,无一人到市、省、京三地上访。

截至2010年10月底,全系统18家国有集体企业已完成改制8家,其余正在运作。改制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参保率达96%,医疗保险参保率达90%,失业保险实现全覆盖。干部群众送他一个称谓:凤阳县企业改制专家。

“三皮”精神

商委组建之初,面对出口和利用外资落后的艰难困境,他带领商委一班人深入企业调研,始终坚持服务外贸、外资企业不动摇,使凤阳县外资、外贸工作跨上新台阶,受到企业的高度赞誉。2005年,商务部启动“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在政策方针指引下,为促成企业尽快落地,陈昌胜到德力公司帮助办理自营出口手续,仅用两天便为企业拿到了自营出口权。当年,该公司实现出口400多万美元,今年出口额达到1050万美元。

8年来,经他手办理自营出口的企业有24家,帮助企业完成出口额4448万美元。为增强招商引资效果,陈昌胜积极投身招商一线。

几年来,他带领招商办的同志奔赴温州、杭州、宁波、广州、深圳,共实现招商项目4个,实际投资2.5亿元。其中,总投资5亿元的滁州市刘府报废汽车循环经济产业园已与县政府正式签约,2011年3月份已正式开工。

甘于平凡

工作中,他总是恪守原则、不徇私情。一次,他的一位王姓亲戚私自进行生猪屠宰,得知情况后,他亲自带领工作人员上门,并按治安处罚条例请公安部门给予其拘留的处罚,此事一时被周边群众传为佳话,市场秩序也得到有效整治。其管理经验也由省商务厅推荐到国家商务部参与评比。

2008年春节前,因遭受冰冻天气,凤阳县生猪供应出现问题,他带领工作人员跑河南、山东调运生猪。返回途中,因路滑,高速路被封,他没吃没喝熬了一夜一天,到家时已是年二十九的下午。“虽然个人遭一点罪,但保证了全县人民过年有肉吃,这点罪不算什么。” 陈昌胜笑着说。

8年来,陈昌胜从来没请过一天假,休息日也经常加班走访,双目患有白内障多年的他,连手术也要坚持等到退休后再去做。

“党要我做的事情我做好没有,党不要我做的事情我做了没有。”是陈昌胜的座右铭。过去的8年中,他都会用这句话来警醒自己和其他党员干部。

新闻推荐

凤阳做好农民工技能培训补贴金发放工作

凤阳做好农民工技能培训补贴金发放工作

凤阳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凤阳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宣传法律进警营2011-08-01 13:38
1970-01-01 08:00
评论:(立足平凡铸高尚 ——记“省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陈昌胜 本报通讯员唐焕固 本报记者蒋海潮)
频道推荐
  • 六安市金安区市场监管局依法清理“僵尸企业”不断优化营商环境
  • 合肥虾市转冷“量价齐跌” 今年市场上以本地小龙虾为主,与往年相比售价下降20%左右
  • “00后”,书写不一样的青春
  • 乘地铁 学国家安全知识
  • 消费市场发展稳中向好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