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7年被评为市、县级文明单位,连续两年被市局评为先进单位和信息工作先进单位,连续5年被评为全县综治先进单位和信访先进单位。凤阳县商委的这些荣誉要归功于一个人——2010年“安徽省人民满意的公务员”、凤阳县商委主任陈昌胜。
“改制专家”
2003年8月,凤阳县商务局、外贸局、物资局合并组建凤阳县商务委员会,陈昌胜走马上任商委主任、党组书记。当时,全县商务系统有职工4515人,近4000人没有进入社保,没有得到有效补偿和安置。“当时太艰难了,我们没有退路。”回忆那段时间,商委干部不禁感慨。
面对困难,陈昌胜选择了勇往直前。积极推动企业改制,制定出台了一系列资产出售政策,将固定资产变现金发给职工作为经济补偿,并为职工购买三金。8年来,他深入改制企业走访调研、宣传政策,化解工企矛盾,解决群众难题。8年的时间,陈昌胜累计接待上访职工1000多人次,处理来信50多封,看望慰问困难职工130多人次,组织发放慰问金60多万元。由于工作到位,方法得当,2005年以来商委系统职工从未出现集体上访事件,无一人到市、省、京三地上访。
截至2010年10月底,全系统18家国有集体企业已完成改制8家,其余正在运作。改制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参保率达96%,医疗保险参保率达90%,失业保险实现全覆盖。干部群众送他一个称谓:凤阳县企业改制专家。
“三皮”精神
商委组建之初,面对出口和利用外资落后的艰难困境,他带领商委一班人深入企业调研,始终坚持服务外贸、外资企业不动摇,使凤阳县外资、外贸工作跨上新台阶,受到企业的高度赞誉。2005年,商务部启动“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在政策方针指引下,为促成企业尽快落地,陈昌胜到德力公司帮助办理自营出口手续,仅用两天便为企业拿到了自营出口权。当年,该公司实现出口400多万美元,今年出口额达到1050万美元。
8年来,经他手办理自营出口的企业有24家,帮助企业完成出口额4448万美元。为增强招商引资效果,陈昌胜积极投身招商一线。
几年来,他带领招商办的同志奔赴温州、杭州、宁波、广州、深圳,共实现招商项目4个,实际投资2.5亿元。其中,总投资5亿元的滁州市刘府报废汽车循环经济产业园已与县政府正式签约,2011年3月份已正式开工。
甘于平凡
工作中,他总是恪守原则、不徇私情。一次,他的一位王姓亲戚私自进行生猪屠宰,得知情况后,他亲自带领工作人员上门,并按治安处罚条例请公安部门给予其拘留的处罚,此事一时被周边群众传为佳话,市场秩序也得到有效整治。其管理经验也由省商务厅推荐到国家商务部参与评比。
2008年春节前,因遭受冰冻天气,凤阳县生猪供应出现问题,他带领工作人员跑河南、山东调运生猪。返回途中,因路滑,高速路被封,他没吃没喝熬了一夜一天,到家时已是年二十九的下午。“虽然个人遭一点罪,但保证了全县人民过年有肉吃,这点罪不算什么。” 陈昌胜笑着说。
8年来,陈昌胜从来没请过一天假,休息日也经常加班走访,双目患有白内障多年的他,连手术也要坚持等到退休后再去做。
“党要我做的事情我做好没有,党不要我做的事情我做了没有。”是陈昌胜的座右铭。过去的8年中,他都会用这句话来警醒自己和其他党员干部。
新闻推荐
凤阳做好农民工技能培训补贴金发放工作
凤阳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凤阳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