储组宣
图为新闻发布会现场。许岁 摄
根据中央和省、市委的部署要求,今年滁州市市、县、乡三级党委集中进行换届。为使广大群众进一步了解换届工作情况,7月8日,市委组织部召开新闻发布会,就滁州市市县乡三级党委换届工作有关情况接受省市媒体采访。市委组织部副部长、新闻发言人张建设、於惠分别回答了媒体记者的提问。新闻发布会由市委组织部副部长、新闻发言人吕祖碧主持。安徽日报、安徽经济报、安徽市场报、安徽法制报、工商导报、江淮晨报、皖江晚报,滁州日报、滁州电视台、滁州广播电台、滁州政府网、滁州先锋网等十余家省市媒体记者应邀参加了新闻发布会。
据介绍,目前,在市委领导下,经过全市上下共同努力,全市94个乡镇党委换届工作已于3月底完满完成,8个县(市、区)党委换届工作已于6月中旬全部顺利结束,县乡党委换届工作做到了健康有序、风清气正、圆满成功,换出了好班子、好风气,明确了今后5年的奋斗目标;根据省委安排,市委换届工作正在有序进行之中。
乡镇党委换届亮点纷呈
1-3月份,滁州市按照省委的部署要求,精心组织,周密安排,乡镇党委换届工作在全省率先完成,我们的做法在全省换届工作座谈会上作了典型发言。主要特点有三条:
一是念好“三字诀”,选出了书记能力强、班子结构好的坚强堡垒。注重“导”。以沈浩为榜样,以发展论英雄,凭实绩用干部。换届中,有120多名工作取得显著成效的干部,得到提拔或重用,其中有30多名优秀选派干部和2名优秀大学生村官。立足“强”。对县(市、区)委形成的初步人事安排方案进行审核,对存在的班子职数、结构等方面问题进行把关和纠正,确保班子形成合理结构,做到优势互补、增强合力。强化“比”。比公认度,通过民主测评、民主评议,取消了23人提名资格。比工作实绩,有3人因群众举报信访、计生等方面问题,经查实后被取消提名资格。比综合素质,42个乡镇通过“两推两考”提名产生候选人,有2人理论考试不及格取消资格。比风采展示,党代会上,67个乡镇候选人通过表态发言、自我介绍、回答提问等形式,展示了风采。
二是谱写“三步曲”,形成了科学发展、振奋人心的工作报告。第一步,调研开路,形成报告初稿。充分借鉴年初农村主题教育活动调研讨论的成果,进一步开展专题调研,把上级精神传下去,把下面的实情摸上来。乡镇党委书记主持起草报告,经党委集体研究后形成报告初稿。第二步,集思广益,形成报告讨论稿。通过召开座谈会、报告会、发放征求意见函等形式,把报告初稿送到基层讨论,将群众意见建议收集上来,修改完善报告,并送县(市、区)委负责同志审阅把关,形成讨论稿。第三步,充分审议,形成报告正式稿。乡镇党代会都按一整天时间安排,拿出足够的时间组织代表充分审议,形成突出科学发展、凝聚集体智慧、好操作能落实的好报告。
三是做到“三个一”,营造了风清气正、心齐气顺的换届环境。开展一次换届政策和纪律专题谈心。县(市、区)委书记重点约谈交流干部和即将退岗的干部,纪委书记、组织部长集中约谈乡镇党政正职,乡镇党委书记与班子成员逐个进行谈心,教育干部正确对待进退留转,强化纪律意识。开展一次“三比三带头”专题讨论。组织党员干部开展“比心态,带头讲境界;比党性,带头顾大局;比正气,带头守纪律”讨论活动,引导教育党员干部,服从组织安排,遵守换届纪律。开展一次专题承诺。组工干部围绕“八不八做到”,乡镇党委候选人围绕“三带头三绝不”,乡镇党代表围绕“三坚决三做到”进行公开承诺。乡镇党委换届工作中,全市没有发生一起违规违纪行为。
“试水”乡镇党委“公推直选”
公推直选,是指在党组织领导下,由党员、群众公开推荐,直接差额选举产生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成员。以往乡镇党委候选人产生是通过召开会议全额定向民主推荐产生,选举是通过党员代表大会差额选举党委委员;再召开新一委员会,选举产生书记、副书记。采取公推直选由公推和直选两方面构成。公推,是指通过党员自荐、党员群众联名举荐和党组织推荐等方式产生候选人;直选,是指通过召开党员代表大会的方式,直接差额选举产生基层党组织书记、副书记、委员。采取这种方式,是为了落实广大党员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进一步推进党内选举制度改革和党内基层民主建设。
按照省里要求,滁州市在南谯区沙河镇开展乡镇党委换届“公推直选”。 2011年3月19日沙河镇第十次党代表大会,采取无记名投票、差额、直选的方式,成功选出新一届镇党委书记、副书记和委员。试点工作中,做到“三突出”,一是突出提高班子的公信度。在南谯区范围内进行公开提名,共产生提名人选25名(沙河镇个人自荐23人,党员和群众5人以上联名举荐17名、组织推荐14名。区领导个人署名推荐11人)。提名人选中,1人因考试不合格,被取消提名资格;1人因资格审查被取消提名资格。区委考察组考察后,确定12人作为党委领导班子成员考察对象。区委从12名考察对象中研究确定11名党委领导班子候选人预备人选(含差额2名)。在沙河镇党代会上,11名候选人围绕“ 让群众更满意、让党旗更鲜艳”这一主题做5分钟的竞职演讲。新一届沙河镇党委班子产生后,平均年龄 41岁,全部是大专以上学历;班子中既有熟悉党务的,又有熟悉经济的,还有熟悉农业、水利和计生等方面的人才。二是突出形成一个高质量的工作报告。报告从实现“六个新”全面总结了该镇9次党代会以来的工作,提出了未来5年“2121”工作目标(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0亿元,固定资产投资10亿元,财政收入2亿元,农民人均收入突破万元。通过5年时间,把沙河镇建成皖东大地的经济强镇、商贸大镇、旅游名镇)。三是突出提高党代表的先进性。沙河镇党代表实行“公推直选”,即通过党员自荐、党员联名推荐、党组织推荐相结合的推荐方式,在各总支(支部)推荐会议上,按照比分配名额多30%的比例推荐产生代表初步人选,一改过去单一的组织推荐模式。经过“公推”和乡镇党委审批后,各总支(支部)及时召开党员大会直接选举产生正式党代表,确保了优先从具有较强议事能力和联系党员群众能力、带头创先争优的党员中产生党代表。
拟在下一届乡镇党委换届中,以县市区为单位,每个县市区在1-2个乡镇开展公推直选试点,逐步扩大试点,不断推进党内基层民主。
领导有力 指导到位
市委高度重视县乡党委换届工作,一是市委主要领导以身作则。今年市“两会”间隙,主持召开了由县(市、区)委书记、组织部长参加的工作会议,提要求,高规格动员部署。清明节前夕,带领县(市、区)委书记和市、县两级党委副书记、组织部长等到凤阳县小岗村祭奠沈浩同志,号召各级领导干部带头弘扬沈浩精神、以身作则做好换届工作。县(市、区)党委换届考察工作结束时,从5月9日下午到次日凌晨,主持开展了“五对五”(市县两级党政正职、副书记、纪委书记、组织部长)谈话,摸情况、明责任、提要求。新提名人选产生后,又亲自与18名新提名人选集体谈话。二是市委常委包干负责。每个联系县(市、区)的市委常委对联系点的换届工作负责,带头调研,带队考察,实地指导换届前县(市、区)委常委专题民主生活会,“一线”指导选举工作。三是具体工作“四个到位”。学习宣传到位。通过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简报等多种形式,广泛学习宣传中央和省、市委有关换届工作精神,讲清换届的重大意义,讲透换届的政策规定,讲明换届的纪律要求。政策明确到位。市委、市委组织部先后分层次召开10多个座谈会,听取各方面意见建议。在此基础上,出台了针对性、指导性强的县(市、区)党委换届工作方案。组织领导到位。市委成立了换届工作领导小组,指导县乡党委成立相应组织,建立健全主要领导直接抓、分管领导具体抓、班子成员分工抓的责任制。督查指导到位。市委组织部定期召开专题会,听取县乡党委换届有关情况,检查和督促各项工作的落实。县(市、区)党委换届考察工作结束后,考察组就地转化为指导组,加强工作指导。
用铁的纪律保证换届风清气正
市委始终把严肃换届纪律工作摆在突出位置,贯穿换届始终,以铁的纪律保证换届风清气正。一是强化学习宣传教育。市委常委会召开会议,专题学习中央、省委有关严肃换届纪律工作要求。市纪委、市委组织部组织机关全体人员认真学习,要求作为换届工作的监督者和组织者,带头学习,带头监督,带头遵守。要求各地各单位党委(党组)通过多种形式进行学习。认真开展警示教育,市县两级共编发各类警示材料9000余份。同时通过新闻媒体和手机短信平台,广泛宣传换届纪律要求,让广大群众知晓和监督。二是深入谈心谈话。市委主要负责同志带头与县(市、区)委负责人和新提名人选谈心谈话,要求认真履行工作职责,严格遵守换届纪律。市纪委、市委组织部负责同志多次与各县(市、区)委常委和后备干部开展严守换届纪律谈心谈话。县(市、区)委换届考察期间,市委考察组与县(市、区)党政主要负责人、县级后备干部进行了专题谈话。统计,市县两级共谈心谈话1200余人次。三是分类开展公开承诺。各级领导干部、新提名人选、党代表和组工干部等换届工作各责任主体,分层次开展了严守换届纪律承诺践诺活动,全市共5500多人参加了承诺。四是实施全过程监督。在民主推荐时,开展严肃换届纪律情况问卷调查,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指导开展下一步工作。在考察过程中着重了解考察对象遵守换届纪律情况。对干部的举报进行梳理,及时核查有关问题,严把干部提名关,防止干部“带病提名”、“带病提拔”。五是加强督查指导。市纪委、市委组织部派出督查组,对县(市、区)党委换届中严肃换届纪律情况进行巡回检查。党代会期间,市委派出换届指导组,重点就严肃换届纪律情况进行督查指导。六是畅通举报渠道。市、县两级均开通了24小时举报电话,并通过新闻媒体向社会公布。市委组织部开通了网上举报,建立了信访、电话和网络“三位一体”的举报平台,明确专人负责举报信息的梳理、查核工作。
由于措施有力,滁州市县乡党委换届工作健康有序、风清气正,做到了“零举报”、“零违纪”、“零差评”。在县乡党代会召开期间,组织党代表进行了换届风气测评,乡镇党委换届风气测评中“好”占96.85%,“较好”占3.05%,两项总和达99.9%;县(市、区)委换届风气测评中“很好”占95.54%,“好”占4.14%,两项总和达99.68%。
严把“三关” 推选高素质代表
各级党委把选好代表作为做好换届工作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来做:一是坚持条件,把好政治素质关。在代表的酝酿、推荐、提名工作中,在执行上级规定的前提下,按照代表的条件,严格考察和审查。把廉洁自律情况作为考察的重要内容,广泛征求所在单位党内外群众意见,认真征求纪检、监察、政法、公安、检察、法院、计生、信访等有关部门的意见。注重从具有较强议事能力和联系党员群众能力、带头创先争优的党员中产生代表,代表的整体素质明显提高,党性观念明显增强;二是统筹考虑,把好名额分配关。严格按照有关要求,分配代表名额,在确保人选先进性的同时,增强代表的广泛性、代表性;不断改善代表的结构,注意提高工人、农民和专业技术人员和基层一线代表的比例。三是严格程序,把好选举关。在代表的选举工作中,严格按照有关法规和章程办事,确保代表及时选出、选好,为顺利召开换届会议提供保证。
坚持“四个注重” 扩大选人民主
注重“三个结合”,扩大推荐环节的民主。坚持对新一届领导班子成员人选进行全额定向推荐提名;根据全额定向推荐情况,结合县(市、区)实际,对拟新提名人选按照规定的比例进行二次会议推荐。现班子成员会议投票推荐和个别谈话推荐平均得票率分别为96.7%、98.8%,新提名人选二次会议推荐平均得票率为81.3%。为了准确把握民意,坚持“三个结合”,即:把会议投票推荐与个别谈话推荐相结合,对推荐票进行结构分析;把民主推荐情况与民主测评、民主评议、民意调查情况相结合,对民主推荐情况进行印证;把民主推荐结果与年度考核、日常考核、任职考察相结合,参考干部的一贯表现。注重“三个延伸”,扩大考察环节的民主。扩大考察范围,坚持“三个延伸”,即:考察工作向社会延伸,对考察对象均进行了民意调查;考察工作向“生活圈”延伸,实行考察预告、任前公示进社区;考察工作向过去延伸,对考察对象在现单位工作不满三年的都按规定进行了延伸考察。通过“三个延伸”,努力把组织评价、社会评价和群众评价结合起来,全面了解考察对象的情况。实行差额考察,8个县(市、区)新提名人选考察对象为33名,经过考察,确定18名为新提名人选,差额比例为1 ∶1.83。注重“三个听取”,扩大酝酿环节的民主。在酝酿环节,市委注重听取考察组的汇报,全面了解提名人选的情况;注重听取县(市、区)党委的意见,充分了解各地党委对班子建设的建议和意见;注重听取联系县(市、区)的市领导意见,切实了解考察情况与平时掌握的情况是否一致。在征求方方面面意见的基础上,一个班子一个班子地议,一个干部一个干部地排,反复权衡酝酿,由此产生的换届人事安排方案社会认同度高,各方普遍反映较好。注重“三个把关”,扩大监督环节的民主。注重纪检部门把关,每个考察组均抽调2名以上纪检干部参加,把党风廉政责任制考核与换届考察一并进行,及时查核考察中反映的问题,对考察对象党风廉政情况均书面征求市纪委意见;注重相关职能部门把关,对考察对象书面征求计生、综治、安全生产等部门的意见;注重干部群众把关,对考察对象在参加会议推荐人员范围进行了公示,对新提名人选全部进行了两轮公示,切实防止干部“带病上岗”、“带病提拔”。
市委换届工作进展有序
省市媒体记者踊跃提问,图为安徽日报记者提问。童燕 摄
市委换届工作启动以来,前一阶段主要做了以下5个方面工作:一是成立市党代会筹备工作领导小组。市委书记韩先聪担任筹备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市委副书记担任副组长,其他市委常委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5个工作组,具体承担大会的各项筹备工作。二是做好省市党代会代表的推选工作。各县(市、区)党代会选举产生了出席市第五次党代会代表。根据省委统一安排,日前市委已部署滁州市出席省第九次党代会代表的推选工作。三是组织进行市“两委”委员的酝酿推荐。前不久,市委常委会研究确定了市委委员、候补委员和市纪委委员组成原则、提名条件和产生程序,并在全市党员领导干部会议上,按照名额和规定的差额比例对“两委”候选人初步人选进行了全额推荐。四是配合省委考察组做好市委换届考察工作。省委考察组于7月1日对市委新一届领导班子进行了全额定向推荐,在会议推荐和个别谈话推荐的基础上,进行了二次会议推荐。五是认真抓好严肃换届纪律工作。6月18日,市委常委会召开会议,专题研究部署严肃市委换届纪律工作。6月28日,市委围绕全面落实严肃换届纪律各项措施、保证换届风清气正,通过新闻媒体向社会公开承诺,接受社会各界监督。6月29日,市纪委、市委组织部召开严肃换届纪律集体谈话会,市委常委、纪委书记戴启远,市委常委、组织部长章义与110多名市委管理的主要领导干部和厅级后备干部进行了谈心谈话,与会领导干部作了书面承诺。为抓好严肃换届纪律工作,市委组织部编印了宣传教育材料给领导干部学习;通过新闻媒体和手机短信持续宣传换届纪律要求;建立信访、电话和网络“三位一体”的举报平台,及时受理群众信访举报。
下一步,市直、开发区和驻滁部队等单位将完成出席市第五次党代会代表的选举工作;市直党政机关、群众组织和县(市、区)党员领导干部将酝酿推荐“两委”候选人初步人员;市委将配合省委考察组完成市委领导班子的换届考察工作,并研究提出市委换届候选人预备人选报省委审批。市党代会拟于9月初举行。
优化班子结构 完善整体功能
通过此次换届,县(市、区)党委班子实现了“四个优化”。一是优化了班子组织结构。落实党政交叉任职要求,有7名实绩突出的政府班子副职被选拔进党委班子中。二是优化了班子的年龄、性别结构。新班子成员平均年龄44.6岁,35岁左右的干部由换届前的5名增加到8名;40-45岁干部35名,占39.8%;46岁至50岁干部40名,占45.5%;县(市、区)委书记平均年龄46.5岁;女干部9名,每个县(市、区)委领导班子各配备1名以上女干部。三是优化了班子的专业、知识和经历结构。班子中具有大学以上文化程度的87人,占98.86%,比换届前提高12个百分点,其中研究生以上学历36人,硕士学位5人。班子中既有熟悉党务、意识形态、纪检、政法等工作的干部,也有熟悉经济工作、擅长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干部;既有熟悉城镇建设的干部,也有熟悉农业和农村工作的干部。班子成员中,具有基层领导工作经历的59人,占67%;县(市、区)委书记均具有党政领导班子工作经历。四是优化了气质结构。在选配班子时,充分考虑班子成员的个性特征,把不同性格、不同气质的干部进行合理搭配,做到各扬所长、各避其短。
乡镇党委换届后,全市新一届乡镇党委班子成员793名,比上届减少33人。94名乡镇党委书记中,有90人具有乡镇、街道领导岗位任职经历。班子成员平均年龄41岁,35岁以下占23%;本科以上学历占50%;有60多名优秀选派干部和优秀机关干部,有女干部101名,有优秀大学生村官2名。
新闻推荐
聚焦·聚力·聚业 ——访凤阳县县委书记张勇 本报记者喻 松 实习生梁 玉 戴宇辰
聚焦·聚力·聚业 访凤阳县县委书记张勇 本报记者喻 松 实习生梁 玉戴宇辰
凤阳新闻,有家乡事,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凤阳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